笔趣阁

全本小说>大秦hu > 第199章(第1页)

第199章(第1页)

刚刚组装好两支鸟铳,装上子弹,拉好保险防止走火。就听见朱家隔着车帘说:「镐池君,甘上卿的车停在前边。」

赵琨收起鸟铳,道:「停车。」

甘罗从他自家的马车跳下来,上了赵琨的华盖车,凑到他耳边说悄悄话:「赵高心计之深,恐怕远超你我的想像。对大王来说,赵高违规从隐宫放人不仅不是污点,还表明他知恩图报,是个可以信赖的人。以後会更加倚重他的。」

赵琨喃喃低语:「甘兄是说,大王的反应也在伯高的预料之中?」他一时恍惚把从前的旧称呼给说出来了。

甘罗笃定地点头,幽幽道:「赵高才胜於德,小人也。万幸他确实顾念旧恩,不曾牵连你。我此番前来,是想给你提个醒,如果王先生要你弹劾赵高,你别答应。」

「为何?」

「小人有小人的用处,君子有君子的用处。大王瞧上那个胡姬许久了,按规矩,那个胡姬是不可能被选入宫的。这种事情,难道能指望王先生或者镐池君来办嘛?所以是大王要任用赵高。因为有些事,只有他能为君分忧。」

大侄子不像那样的人。赵琨半信半疑,狐疑地瞅了甘罗一眼,乾咳一声说:「是不是甘兄想多了?大王没有那种意思,就是看看而已。」

甘罗一本正经道:「大王也是男人。」

赵琨挑眉:「然而我已经答应王先生了。不过无妨,就是走个劝谏的过场,是否处置赵高在於大王。」他的正义感其实也没有那麽强,算不上直臣。但入乡随俗,没必要显得跟御史府格格不入。

甘罗叹息:「镐池君何苦与他撕破脸?」赵高毕竟是秦王政的心腹,虽说官职不高,但朝臣见了他都要礼让三分的。关键是此人相当记仇,因着蒙毅没有徇私,赵高已经恨上蒙毅了,尽管他掩饰的很好,表面上还是和气一团,但骗不过甘罗的眼睛。

忙了一上午,等赵琨闲下来,瞥见那几个殴打郭超的侍御史交给他的自省书就放在案头。随手抽出一份,越看越无语,好家夥,这是写检讨吗?这是无比犀利地对郭开口诛笔伐。幸亏郭开没有活着到咸阳,不然能被唾沫星子淹死。

原来还可以这样骂人?学到了。

第二天的朝会,赵琨信心满满地上殿。

等廷议接近尾声,他慢条斯理地将笏板插进腰间的绅带中,一撩袍服,上前几步。没留意,站得离金灿灿的铜柱非常近。

秦王政的目光在赵琨头顶的执法官吏专用的獬豸冠上停留了片刻,心中咯噔一下,眼前倏忽闪过各种不堪回首的画面。

白发老御史捶胸顿足,「大王,沉迷田猎,非明君所为。臣愧对先王的嘱托,痛心疾首,痛心疾首啊!」

另一位御史作势要用脑门撞柱子,「大王,祖宗礼法不可废!」

几名御史以一种不想看见明天的太阳的大无畏气势,异口同声道:「流放太后,是为不孝;扑杀两弟,是为不友……」

……

秦王政心说:小叔父当御史中丞才几天?怎麽将御史那一套做派学了个十成相似?

他有些头痛,用手背遮了一下眼睛,赶走不好的回忆。虽然都是御史,但小叔父不可能这麽讨厌!

赵琨当然不是来劝谏的,他主动请命:「听闻颍川郡也受到旱灾的影响,有几个县闹饥荒,民生多艰。臣请前往巡视。」其实今年韩赵故地皆受到地震和旱灾的波及,粮食大幅度减产,饥荒蔓延。不过其他郡县赵琨都派了御史负责巡查,监督赈灾。

巡视地方原本不应该由御史中丞亲自出马,但小叔父做事一向靠谱,此举必有深意。秦王政想也不想就立即同意了,还赐予赵琨冠帻丶衣服丶车马丶仪仗。

按照惯例,臣子接到赏赐,应该进宫谢恩。散朝後,赵琨借着谢恩的名义,面见秦王政,不痛不痒地劝谏了几句。

秦王政的眼神有点躲闪,屏退众人,只留下赵高,才说:「胡姬入宫,是寡人授意赵高做的。那胡姬甚是纯真娇俏,颇能让寡人开怀。这事就此揭过,蒙毅揪着赵高不放,寡人已经很头疼了,小叔父别再掺和。」

秦王政早就料到王绾会将小叔父搬来劝谏,整个早朝都神经紧绷,结果小叔父只是略微分析了几句利害关系,请他不要破坏秦法的威严,并没有把御史「文死谏」那一套搬出来,让他很是松了一口气。

赵琨瞳孔地震,竟然被甘罗说中了——赵高真的是为大侄子背锅!不得不说,奸臣就是贴心啊,难怪很多君王都更加宠信奸臣。

虽说同为男人,赵琨可以理解大侄子与郑姬感情破裂之後的孤寂,但不能不劝。

赵琨苦口婆心:「昔日齐桓公任用管仲九合诸侯丶一匡天下,文治武功,谁不称赞?可他晚年宠信易牙丶开方等奸佞小人,重病卧床的时候被软禁,活活饿死。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灭中山国,收服林胡,拓地千里,可谓气雄万夫,志吞四海。後来赵武灵王梦见美人鼓琴而歌,不能忘怀,就描绘了佳人的样貌,求得美女吴娃(孟姚)。沉浸在温柔乡里,宠爱吴娃生的公子何,废长立幼,却对废太子心怀愧疚,给废太子也封了一个王位,如此反覆,最终众叛亲离,以至於父子俱死,沦为笑谈。多少君王初时贤明,後来昏聩。大业未成,请大王慎始敬终,莫要懈怠。」

秦王政的声音略小,显得很没有底气:「寡人不曾懈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