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还是灰蒙蒙的,下着霏霏小雨。
餐厅里却晕着柔暖的光。
包间内,墙上挂着几幅油画,对着角落里的一架钢琴。
桌边,周懿行东方明已经聊开了。
东方明抿了口茶:“画册的副标题定为‘辛喆先生捐赠旗袍大赏’,怎么样?”
“好。至于正标题,”周懿行想了想,“钟灵毓秀,你看可以吗?”
“不错。”东方明点点头,“家族繁茂,女子秀润,很适合。”
正说时,包间门被轻轻推开。
叶嘉言领着岑敏进来,主动打起招呼:“嗨——”
东方明起身:“这是叶小姐吧。”
今天这个局,是叶嘉言托周懿行攒的,她比身边的女子更主动,也是常理。
再说,东方明虽不在旗袍秀的现场,但事后看过相关的报道,知道叶嘉言长什么样。
比起照片和视频,她本人长得更甜美,像是邻家的俏丽姑娘。
果然,穿上旗袍后扮出的淑媛气质,是可以演出来的。
而她身边的女子,想必就是叶嘉言口中所说的姑孰画派青年画家岑敏了。
面容清秀,笑起来梨涡隐现,看起来格外恬静。
还没等东方明问,叶嘉言便介绍道:“东方老师好,这是我的小姐妹,岑敏。”
东方明帮她们拉开椅子:“请坐。”
周懿行也笑起来:“菜我点好了,你们先聊。”
这位东方明,是周懿行的老朋友,身兼双重身份。
他是出版界的名人,经营一家名为“文馨”的出版公司,出版方向为文史哲美。
同时,东方明书画功底很深,是一个书画鉴定大家。经他编辑的收藏图录,便被默认为是真品。
故此,在收藏界里,很多人都将“文馨”所出的收藏图录,作为鉴定书画的一大依据。
此外,美术界的新人,若想崭露头角,也都想得到东方明的亲睐,进入藏家的视野。
不过,东方明的鉴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一次,他偶得一幅《溪山渔隐图》的画作,落款为“元四家”吴镇。
画作到手,东方明展玩多日,觉出一丝破绽。
按检测结果来说,画作虽为元人作品,画风也与吴镇一般无二,但并非他所作。问题出在题画诗上。
在吴镇的山水画中,很多作品都是渔父题材,且附以题画诗。如“云影连江浒,渔家并翠微。沙鸥如有约,相伴钓船归”“兰棹稳,草衣轻,只钓鲈鱼不钓名”等诗,写得极有意趣。
因无入仕经历,“渔隐”于吴镇而言并非受挫后的无奈选择。于是,在他的题画诗中,充溢着对渔隐生活的热烈向往。
纵然有些许作品,也透出渔隐生活的凄苦,但颂扬其逍遥自在、旷达不羁的主题,更为显豁。
但《溪山渔隐图》却不然。那题画诗显得情绪消极,暗藏不忿,无论如何都不是吴镇的笔法。
想来,这幅画作源自某位不知名的元人。
或是为“致敬吴镇”,或是为卖个好价,此人故意署上吴镇之名。也不知,数百年前是否有人识穿此画的真伪。
后来,东方明在媒体上发表一篇艺术评论,提及自己打眼的经历。此举并未影响东方明的声望,业界都引以为实事求是的典范。
几句寒暄之后,岑敏把手中的画册递向东方明,一脸崇仰之色:“东方老师,这是我以往的一些习作,请您不吝赐教,为我指点迷津。”
画册制作得不算精良,比起“文馨”所出的图录差得老远,但也勉强能看清笔触和画中意蕴。
东方明缓缓翻动书页,每一页都细加端详,不时点着头,由衷赞叹:“真是灵气逼人,非同小可啊。”
岑敏一听,心中暗喜不已。
就在此时,东方明翻到画册最后一页,微微一讶。
“这……也是你的作品?”
岑敏以为他对这习作水平不满,面上浮出一丝赧色:“这是我的处女作,虽然早已售出,但我知道水平有所欠缺。”
“那你知道,对方为何买下这幅作品么?”
“可能,是想鼓励我吧。”
闻言,东方明忍俊不禁:“你倒是会揣摩买家心思,独独对你自己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