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全本小说>霓裳铁衣曲简介 > 第43节(第1页)

第43节(第1页)

“这倒也是!”

夜色已深,众人已经散去,金仁问坐在灯前,手中拿着一本《汉书》,作为新罗有数的大贵族,金仁问的帐篷比寻常人家的厅堂还要大,摆放了各种奢侈品,柔软的床垫,丝绸睡衣,驱散寒夜气息的青铜炭盆,精致的鎏金油灯、一圈精致的银杯围绕着一壶葡萄酒、角落里摆放整齐的柏木箱里是他的衣物、书籍、围棋、古琴、笛子,帐篷门口旁是他的兵器架和两只海东青。

“殿下!”

“进来说话!”金仁问放下手中的书,来人是个身形精悍的中年人,他向金仁问躬身行礼,然后压低声音道:“殿下,对岸的高句丽人都退守山城中,就连夜哨都没放出来!”

“哦?这么松懈?”金仁问皱起了眉头:“怎么会这样?”

“听说是由于唐军兵临平壤城下,汉江北岸各城塞的守兵被抽调了不少,所以当得知我大军云集后,高句丽人就坚壁清野了!”

“原来如此!”金仁问点了点头,以当时的技术条件,新罗人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是不可能瞒过对面的高句丽人的,若是毫无动静,反倒是有诈了。

“殿下!”那中年人犹豫了一下,低声道:“我听说您在晚宴的时候将那把宝刀赐给唐军将领了,这未免也太过了吧?”

“过了吗?”金仁问笑了笑:“我倒是觉得还好吧!”

“那可是英国公赐予您的!”

金仁问道:“那又如何,这刀原也不是英国公的,人与我,我与人不是很正常吗?这刀挂在我腰间又有几人知道是何来历,还不如拿出去送人,反倒更有用些!”

“是旁人赠给英国公的?”

“嗯!这个来历可就说来话长了!”金仁问笑了笑,低声讲述了起来:

原来两人口中的英国公便是唐国名将李绩,此人少年时为乡里豪侠,大业年间跟随瓦岗军首领翟让起义,翟让被李密所杀后,他便跟随李密,成为李密的心腹大将。李密出身显赫,祖上乃是西魏的八柱国之一李弼,宇文泰兴复鲜卑旧姓,李弼就被赐姓徒河氏,这柄刀便是徒河氏家主所用,后来李密叛唐被杀,李绩为其收葬,办理后事,这柄刀也就落在了他手中。

“原来如此!这么看来此刀也是件不祥之物,殿下您送与旁人也好!”

“刀剑本就是杀生之物,何来不详之说?”金仁问笑道:“我这次回国领兵,处境着实尴尬,若是我猜的没错,兄长和金庾信肯定会在军中安插人手,以为监视我的耳目,甚至必要时突然起事,永绝后患。我今日赐刀给那个唐人校尉说到底也就是投石问路,看看有什么动静,也好有个防备!”

“运粮平壤可是大唐天子的军令,难道金庾信那个老匹夫竟敢在其中作梗?”那中年人闻言又惊又怒:“他就不怕天子震怒,降罪与他吗?”

“大唐天子权威虽盛,在这海东之地还有几分呢?”金仁问自失的笑了笑:“再说从当初去长安的那一刻起,我金仁问就是一个多余之人了,先父在的时候还会念点父子之情,现在先父归西,兄长继位之后,我与他们就是一个如鲠在喉的厌物,他们做出什么来我都不会奇怪的!”

“殿下何出此言,您于新罗有大功,又被大唐天子看重……”“我与新罗有大功不假,可身为王弟,挟不赏之功,呵呵!”金仁问笑了笑:“大唐天子是对我看重,可惜却是想拿我留作制衡新罗的筹码,若是将来新罗与大唐起了冲突,那就以我为新罗王,征讨母国。这可都不是什么好事呀!”

中年人顿时哑然,正如金仁问所说的,从当初金春秋将金仁问送到长安为人质的那一天起,金仁问实际上就已经是多余之人,不管他在长安时多受天子宠幸看重,回到新罗后获得多少高官显爵,但在新罗和大唐金仁问其实都是只要价格合适,随时可以舍弃的筹码。这种行走于刀锋之上,随时可能落入深渊的感觉,着实不好受。

“也许这就是身为次子的命运吧,一切都是属于长子的,甚至自己的性命!”金仁问长叹了一声:“时间不早了,明日要渡江了,我要早点休息,你先退下吧!”

风夹杂着细雪,打在王文佐的脸上,隐隐作痛,他竭力装出一副无所畏惧的样子,挺直脊梁,绷紧脸,不时眺望一会江对岸,仿佛一切都尽在掌握之中。

“三郎!新罗人架桥的速度很快呀!”崔弘度压低了声音,警惕的看着不远处担任联络官的那个新罗花郎:“只用了大半个白天,第一条浮桥就差不多搭好了!”

“不奇怪!”王文佐将风帽拉紧了些:“他们和高句丽人可谓是世仇,沿着这条河少说也厮杀了几十年了,若是连浮桥都搭不好,那还不如找块石头把自己撞死算了!”

“三郎!我的意思是如果灭了高句丽之后,那新罗人岂不是与我比邻?那……”这时那个新罗花郎的目光转了过来,崔弘度只得闭住嘴,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嗯,你能想到这些很好!”王文佐向那个新罗花郎点头致意,待其转过头去,才继续说:“不过大雁还在天上飞,就考虑是炖还是烤是不是有点早?”

第131章联姻

“这倒也是!”崔弘度也露出了笑容:“到了那时候说不定咱们早就已经轮替回乡里了,对了;你应该还没有婚配吧?我家七房有一个妹妹,今年刚刚十五,也尚未婚配,要不回去后我俩结个亲家?”

“这个……”王文佐古井无波的表情顿时被打破了:“不太好吧?”

“有什么不好的!”崔弘度显然是考虑已久了的:“三郎,你莫看我这样子,可也是清河崔氏的旁支,我那七房小妹仪容、女红、学问都是这一辈里数得着的,若非前年天子下诏禁止“七姓十家”自相婚配婚配,我也不会与你提这桩事请!”

“崔兄,我不是这个意思!”王文佐神情有些狼狈,崔弘度所说的“七姓十家”即历史上著名的“禁婚家”,即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赵郡李氏、陇西李氏、太原王氏这七姓,北魏陇西李宝之六子,太原王琼之四子,荥阳郑温之三子,范阳卢度世之四子、卢辅之六子、卢溥不知几子,清河崔宗伯之二子、崔元孙之二子,前燕博陵崔懿之八子,西晋赵郡李楷之四子,这十人的家族。

这些家族是当关东地区士族中家学深厚、门第最为华贵的一批,在社会上拥有极高的声望。当初北魏孝文帝改革时,这些家族就与北魏王室通婚,从而进入统治阶级上层,经久不衰。即使入唐之后,这些家族依旧挟家学礼法之清,鄙视他族之“浊”,恃其族望,仍按照南北朝以来的旧俗在五姓内部通婚,耻与他姓为婚。

而唐开国功臣如魏征、房玄龄、李绩等人都争相与这些高门大族通婚,甚至为此拿出巨额财富。而当时的权相李义府出身贫寒,他为其子向这些高门大族求婚,却被拒绝,恼羞成怒之下便请求高宗皇帝下诏禁止这些名门望族内部联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七姓十家”事件。

“那是什么意思?莫非是担忧钱财不够?”崔弘度笑道:“三郎你放心,我与你是生死之交,你在才略人品我都是亲眼所见的,而且你的家门虽然中衰,但也是“琅琊王氏”,我想家里人是不会在这方面为难你的!”

“你不觉得我与你那小妹年龄相差太远吗?”王文佐苦笑道:“你那妹妹今年才十五,我都二十七了,差十二岁呢!”

“这不是正好?”崔弘度笑道:“好男儿先建功立业,然后再考虑妻室,这可是世间美谈!再说以三郎你的年纪,哪里还有与你相当的女子尚未出嫁的?难道你要娶个寡妇、或者被休之女?”

听到这里,王文佐再也说不出话来,正如崔弘度所说的,唐时女子婚配很早,一般十三四岁便开始婚配,所谓豆蔻年华便是指的这个年纪,十八岁还未曾出嫁的就是老姑娘的,王文佐如果要找一个年纪相当的,恐怕只有寡妇或者二婚女子了,一个士家子弟一开始就娶寡妇或者二婚女子为妻,若是放在现代社会倒也还罢了,放在当时的确有些骇人听闻。

崔弘度见王文佐不说话,以为是被自己说服了,笑道:“三郎你也不用急,我们轮替回去应该还有半年时间,你心里有个底就成。虽说你才略过人,可还是要为家业准备些,这次若是能破平壤城,可不能像上次那样一介不取呀!”

王文佐心知崔弘度是说自己上次破百济时没有抢夺战利品的事情,毕竟当时唐军的军饷几乎等于零,若想发财只能靠自己去抢,难怪到了高宗晚年府兵就已经废弛不堪战了,不得不以募兵替代,而这又对帝国的财政造成了巨大的负担,为了减少中央财政的负担,于是在边境地区搞出了军政财一把抓的节度使,为后来爆发的安史之乱以及藩镇割据埋下了伏笔。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眼下还轮不到王文佐来操心这些,他眼下唯一要操心的就是自家的钱包与小命。

金仁问渡河的速度很快,第三天的傍晚时分,最后一辆粮车就踏上了汉江北岸的土地。他留下大约两千人驻守北岸的渡口,然后下令全军向平壤进发。一路上北风萧瑟,大雪纷飞,道路两旁的村落空无一人,山城刁斗相闻,宛若鬼蜮。

“三郎,你看!”贺拔雍指着地上被扒拉开的马粪:“里面还是软的,拉出来的时间不会超过一个时辰,贼子的探骑越来越猖獗了!”

“嗯!”王文佐折断一根树枝,戳了戳地上的马粪,点了点头:“差不多,咱们距离平壤也就一两日的路程了,高句丽人但凡还有一口气在,就不会坐视不理的!”

“嗯,最好是两边拉开架势,兵对兵,将对将厮杀一番!”贺拔雍摩拳擦掌,一旁的崔弘度冷哼了一声:“高句丽人又不是傻子,怎么会遂你的愿?这可是平壤城下,他们打输了就要亡国,打赢了最多也就多杀几个唐人,抓几个俘虏,明显划不来嘛!”

王文佐笑了笑,他并没有参与崔弘度与贺拔雍的争辩,在心里他是赞同崔弘度的看法的,毕竟这是在高句丽的腹心之地,唐军是远来的客军,打了败仗就是全军覆没,无路可逃;而高句丽人是主军,士卒家乡就在周围,一旦情况不利,很容易逃散回乡里,野战时双方的作战意志根本没法比,而且平壤城下一旦野战战败,败军逃入城中,很可能会导致人心崩溃,不可收拾,在这种情况下,有经验的将帅肯定不会贸然与唐军决战,而是用各种计谋战术消耗,削弱城外的唐军,等待转机。

号角声响起,打断了王文佐的思绪,他皱起眉头,向声音来处望去,只见新罗中军大旗停止了移动,难道是遇到了什么意外?

“王校尉!”担任联络官的新罗花郎用生硬的汉语道:“应该是下令扎营休息了!”

“可天色还早呀!”

“眼下距离平壤已经不远了,早些驻营,让士卒进食休息好,明日才好应付意外!”

第132章十之三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