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全本小说>穿成大唐名相张九龄正妻后114 > 第一百零一章(第1页)

第一百零一章(第1页)

下雪天气,几人酒吃得太晚,留宿了一夜,翌日才各自散去。

孟浩然一心准备科举,张旭则下了决定,准备沉下心来,在长安求个差使。

这边,张九龄前去参加了太子的筵席,到天擦黑时分方回来。

谭昭昭始终不放心雪奴,怕她多想,前去她的宅子,叫了玉姬芙娘一道前来,陪着她一道吃茶说话,待莲娘前来禀报张九龄归家时,叮嘱了雪奴几句,带着小胖墩离去。

谭昭昭回到后院,张九龄已经更洗完毕出来,上前接过她的风帽,道:“外面冷,怎地不穿得厚实一些?张颠又出去了?”

张旭去访友吃酒,说是闭坊之前未归,晚上就不回来了。

几步路而已,谭昭昭不怕冷,说了句张旭不在,迫不及待问道:“如何了?”

张九龄与她一道坐下,见小胖墩手撑在凭几上,睁着咕噜噜的眼眸望着他们,哭笑不得道:“大人说话,你别在这里,快自己去玩。”

小胖墩皱了皱鼻子,重重哼一声,起身咚咚咚跑开了:“不听就不听!”

张九龄怒瞪他的背影,谭昭昭的紧张,被他冲散不少,笑道:“嘴碎得很,今日我们说话,他在旁边吃零嘴,就不时插上一句,真是可笑得很。”

有了小胖墩在一旁,垂髫小儿充当大人说话,逗得大家笑个不停,连雪奴都暂时忘记了忧愁,拉着他说了许久。

张九

龄神色缓和不少,缓缓说起了太子筵席的情形。

“太子给朝臣下了帖子,张相张说,吏部宋尚书宋璟,钟绍京,等人皆在。酒过三巡之后,太子退下去更衣,小黄门悄然将我也唤道了太子歇息的偏殿里,高三郎随侍在一旁。”

太子李隆基意气风发,倚靠在凭几上,见到他进屋,起身相迎,亲自携着他的双臂,请他在身边坐下。

张九龄想起那一幕,不禁叹了口气,道:“姚崇因不肯依附与太平公主,还上旨请求她迁到东都洛阳,被贬谪为刺史。张说对于太平公主散出太子要起兵夺位的传言,在陛下面前据理力争,严加驳斥,太平公主一怒之下,派人弹劾,请求陛下将他贬谪,在太子的帮助下,仍旧领了平章事。”

姚崇张说宋璟等人,皆为开元初期的宰相,辅佐李隆基开创了开元盛世。

只是,谭昭昭以为,开元盛世的“盛世”,在于兼容并包,并未是真正的吏治清明,强大。

大唐的开明,各族的融合,比如来自异域的波斯等人,也可入朝为官。

好比姚崇的“十问”,对君王的劝解,革除吏治等积弊,并不新奇。

唐太宗李世民早就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认识,孔孟诸子对于君王治世之道,君与民等关系的阐述,已经非常完善。

姚崇为人谨慎,注重气节,能不畏强权,直言进谏,因此在武皇时期被贬谪,仕途几经起伏。

关键在于,姚崇自己勤俭,提出要整饬官场,选用官吏时要谨慎,严格,防止皇亲国戚,权贵霸占了朝廷的要职。

可惜,姚崇只严格要求他人,自己的儿孙们,却耀武扬威,入朝为官贪污受贿。

张说亦犯了同样的错,“岳父岳母”的称呼,便是由他而来,极为讽刺。

两人还有一个重要的致命缺点,两人斗得很是厉害,却都积极举荐自己的亲信入朝为官,结党营私。

只有宋璟算是真正的清廉,从不以权谋私,对自己与他人一样严格,可惜李隆基嫌弃他太过守旧,心生不喜。

从开元盛世伊始,朝堂还是以前的朝堂,只是换了一批官员而已,本质没变。

张九龄手搭在膝盖上,垂着眼睑道:“太子,太子未曾言明,只与我说了家常琐碎之事,与三郎皆来自岭南道,该经常走动往来。”

谭昭昭顿了下,李隆基闲话家常,传达了更亲近之意,拉拢的意图,再也明显不过。

张九龄抬眼看向谭昭昭,看到她的反应,不禁嘴角上扬,双眼闪亮无比,道:“我就知晓,昭昭能明白。”

谭昭昭回了一个笑,笑到一半,就再也笑不下去了。

张九龄忙安慰她道:“昭昭别急,我后来私下里,同三郎说了几句话。昭昭早已同雪奴认识,一起做买卖的事情,三郎也知晓。雪奴得公主看重,着实没法子,三郎道当时我们皆不在长安,的确是身不由己。他

会寻着时机,同太子道明此事。”

谭昭昭恍惚笑了下,道:“如此一来,大郎可算得上是示忠,投诚了?”

张九龄淡然道:“昭昭,事到如今,我已是工部尚书,身居高位,不再如以前那般,只是不起眼的校书郎,想要彻底置身事外,便是流于了圆滑。既然如此,我不若真正高调,彻底摆明态度。手握重权,能去做更多的事情。”

这倒也是,顺势而为是最好的选择。

张九龄要是能早些升为宰相,前期的李隆基还一心扑在朝政上,他能与宋璟一起,联手真正革除朝廷上任人唯亲,举荐自己人的弊端,拦住杨国忠安禄山等人入朝。

张九龄道:“万事皆有得有失。站在高处,将自己利于众目睽睽之下,难以躲避四面八方的来箭。昭昭,流放贬谪我皆不怕,惟恐若是一不小心有个闪失,到时候,会连累到昭昭。”

谭昭昭平静地道:“大郎,岭南道靠海的百姓喜欢吃咸鱼,倒是有句话说得好,食得咸鱼抵得渴。流放,贬谪,皆没什么大不了,我都陪着你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