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最终对决,尘埃将落
宿元景眼见大军溃败,心中却仍存一丝侥幸。他手持长剑,亲自率领精锐亲卫,试图做最后的挣扎。这队亲卫皆是他精心挑选、训练有素的士兵,跟随他南征北战,战斗力不容小觑。
林冲看到宿元景亲自出马,眼神一凛,对身边的鲁智深说道:“鲁兄弟,宿元景这是要拼个鱼死网破了,我们定要拦住他!”鲁智深挥舞着禅杖,大声回应:“放心吧,林教头,有俺在,他休想前进一步!”
两人带领着一批梁山好汉,朝着宿元景的亲卫冲去。双方瞬间短兵相接,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厮杀。林冲长枪如龙,在敌阵中左冲右突,所到之处,敌军纷纷倒下;鲁智深的禅杖更是威力惊人,每一挥动,都能砸倒一片敌人。
宿元景躲在亲卫中间,心中又急又怒。他深知,若不能突破林冲等人的阻拦,自己必将全军覆没。他大声呼喊着,激励着亲卫们拼死抵抗。亲卫们在他的鼓舞下,虽面对梁山好汉的勇猛攻击,却也丝毫不退。
水寨方向,阮氏兄弟带领梁山水军已经将朝廷军水军打得落花流水。他们乘胜追击,朝着宿元景所在的中军战船杀来。
此时,朝廷军后方,饮用了迷药的士兵们已经失去了战斗力,时迁等人带领着一小队人马,趁机将他们全部缴械。
战场上,梁山众人从四面八方朝着宿元景包围过来。宿元景的亲卫们在梁山好汉的猛烈攻击下,人数越来越少。但他们依旧拼死护着宿元景,试图为他杀出一条血路。
宋江站在忠义堂前,看着这场大战,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这场战斗的胜负,将决定梁山未来的走向。
随着时间的推移,宿元景的亲卫们渐渐体力不支。林冲瞅准时机,一枪刺向宿元景。宿元景侧身一闪,避开了致命一击,但手臂还是被划伤。
宿元景看着身边死伤惨重的亲卫,心中绝望。他知道,自己已经无力回天。然而,就在这千钧一之际,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难道是朝廷的援军到了?梁山众人能否在这关键时刻,彻底击败宿元景,取得这场大战的最终胜利?这场历经波折的大战,究竟能否尘埃落定?
第九十二章:援军真相,风云落幕
随着马蹄声渐近,众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梁山这边,吴用迅判断形势,一边指挥众人继续围攻宿元景,一边派人前去查看究竟是何方援军。
不多时,前去探查的士兵回来禀报,原来是卢俊义带着一支梁山的生力军赶来。卢俊义听闻梁山与宿元景大军交战,担心兄弟们有失,便率领手下精锐星夜驰援。
宋江、晁盖等人得知是卢俊义前来,大喜过望。这支援军的到来,无疑给梁山众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卢俊义一马当先,手持长枪,杀入朝廷军阵中。他武艺高强,枪法凌厉,瞬间便在敌阵中撕开一道口子。
宿元景看到又有一支梁山军队杀来,彻底绝望了。他的亲卫们在梁山众人的前后夹击下,很快便全军覆没。宿元景孤立无援,被林冲一枪挑下马来。
梁山众人将宿元景团团围住,宿元景面如死灰,知道自己难逃一劫。宋江走上前,看着宿元景说道:“你我本无冤仇,奈何朝廷奸臣当道,屡屡派大军征讨我梁山。今日你兵败被擒,还有何话可说?”
宿元景长叹一声,说道:“事已至此,无话可说。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晁盖看着宿元景,心中有些不忍,说道:“宿元景,你虽为朝廷将领,但与高俅等奸臣不同。今日若放你回去,你能否劝说朝廷,停止对我梁山的征讨?”
宿元景微微一愣,他没想到晁盖会有此提议。思索片刻后,他说道:“我回去后,定当尽力劝说皇上,只是此事我也不敢保证。”
宋江等人商议后,决定放宿元景回去。一来,他们不想与朝廷结下更深的仇怨;二来,也希望借此机会,为梁山寻求一条和平之路。
宿元景带着残兵败将,灰溜溜地离开了。这场与朝廷大军的激烈大战,终于以梁山的胜利落下帷幕。
然而,梁山众人深知,此次虽击退了宿元景,但朝廷是否会就此罢休,依旧是个未知数。宋江的招安之心未死,而梁山内部对于招安的态度依旧存在分歧。在这看似平静的局面下,实则暗流涌动。梁山未来的路该如何走?招安是否真的能为梁山带来和平与展?还是会陷入更大的危机?而朝廷在经历此次大败后,又会做出怎样的举动?
第九十三章:朝廷震荡,梁山筹谋
宿元景大败而归的消息传回朝廷,满朝震惊。宋徽宗怒不可遏,朝堂之上,他将龙案拍得震天响,喝道:“梁山贼寇如此猖獗,接连挫败朕的大军,你们这些大臣,就没有一个能想出良策的吗?”
高俅、蔡京等人吓得纷纷跪地,大气都不敢出。高俅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息怒,梁山贼寇狡诈多端,此次宿元景轻敌才致此败。但梁山贼寇毕竟是叛逆之徒,若不尽快剿灭,恐日后成大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宋徽宗沉思片刻,说道:“那依你之见,该如何是好?”高俅眼珠一转,说道:“陛下,可联合周边各州府的兵力,一同征讨梁山,务必将其连根拔起。”
与此同时,梁山之上,众人也在商讨未来的应对之策。忠义堂内,气氛凝重。宋江率先开口:“此次我们虽又一次击退朝廷大军,但朝廷必定不会善罢甘休。我认为,招安一事还是有必要再考虑,若能借此机会归顺朝廷,也可避免更多伤亡。”
鲁智深皱着眉头,说道:“宋哥哥,俺还是那句话,朝廷奸臣当道,招安之路恐怕是陷阱。我们在梁山自由自在,何必要去受那窝囊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