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中的官家子弟还想同郑家结亲,那结的是郑家么,那分明是盯上了郑山辞的岳家。县城、镇上的豪强也是携重礼而来,郑家还不是拒绝了。
要真让他去郑家给何田求亲,何老爹脸皮发烫,羞的。这根本没什么可比性,还落得一个趋炎附势的名头,他丢不起这个人。
何老爹说话走了。
何田被亲爹打了一通,心里还是没把何老爹的话放在心上,他对控制郑清音这件事太有把握了。
何婶也听出何田是做了什么惹何老爹生气了,便问道:“儿子,你怎地让你爹打你打得这么狠?”
“我让爹去给我提亲,我爹不愿意。”
何婶一听就怒了:“怎地,家里早就攒了你成亲的银两,让你爹去给你提亲怎么了,莫不成还要摆他的里正架子不成?你且等着,我去好好同他说一说。孩子的终身大事不放在心上,还说什么人贵有自知之明,这是什么好话么?”
何田说:“我让爹去郑家向郑清音提亲。”
何婶脸上的愤怒一僵:“……我觉得你爹说得对。”
谁都没想过郑清音会嫁给清乡村的人,她家的情况她知道,她儿子连功名也没有,怎地生了这样的妄想。
……
郑家还不知道何家被何田闹得鸡飞狗跳。
他们秋收完了,今年也不打算去镇上找活干,打算今年好好的歇一会儿。郑山成想着自己过冬没在家里,便天还没亮就去山上捡柴、砍柴去了。多捆几捆柴,留着给爹跟阿爹。
郑夫郎跟林哥儿把灶台收拾了一下,郑夫郎把肉剁碎,说道:“给你们做些饼子带着路上吃,家里还有腊肉你们也带着去,去新奉县舟车劳顿,还是吃点好的。”
林哥儿忙不迭应声:“阿爹待我们太好了,我们不用吃太多肉,先吃了几天在路上还是要去买吃食。”
“是这个理,不能带太多,这食物放久了就坏了。”郑夫郎开始剁猪肉。
郑清音搬了一个小板凳过来,他手里捏着菜正在洗菜。
郑夫郎一看郑清音就笑:“看着我觉得清音还未长大一般,以前清音胆大,还经常跟着山成一起去树林里钻,还喜欢吃山上的野果子。他啊,一向孝顺,自己吃了野果子,把野果子捏在手里带过来给我们吃,那野果子因为太用力,已经干瘪下去了。”
“我们没吃,他只是委屈的低头然后用舌头把野果子的汁水舔干净。”郑夫郎想着眉眼多了一丝忧愁:“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清音的性子就闷起来了,不爱跟人接触、也不爱说话了。要是这次去新奉县,能让清音快活的玩一玩,我心里也是高兴的。”
林哥儿心底也是喜欢这个小叔子,他说道:“阿爹,你放心吧,清音到了新奉县一定会好起来的。到时候在那边吃好的喝好的,性格自然就开朗了。”
郑夫郎笑着说:“你啊。”
郑清音把洗好的菜放在案板上。
郑山成跟林哥儿送给郑清音的簪子,郑清音现在没有戴,他怕戴坏了。等要去新奉县的时候,他再戴。
……
新奉县
郑山辞在新奉县的日子还算平稳,把商队的定金给了,等着明年开春后商队返回来,再让衙门发告示,让四个大镇底下的里正领了差事,去给乡民们多说一些话,让他们把这些作物种植出来。
郑家食肆开张的第一天就食客众多,有大部分食客都是闻到了摆在食肆门口的烤肠气息走过来的。买了一两根烤肠便想进去吃顿饭。因烤肠带着食客们进去吃饭,这也是意外之喜。
金长忙了几天,深感人手不够,又多招了两个人做帮厨,这些帮厨都是签了协议了,若是把食肆里菜的做法透露出去,是要进牢吃官司的。
郑家食肆物美价廉、许多三三两两的人便会邀友人来这里吃一顿饭,既不丢面子也不会让自己的钱袋子花太多。
郑家食肆分为两层,楼下是做大堂的,楼上就是包厢。有些人不喜欢明堂堂的坐在大堂里吃东西,他们喜欢隐蔽一些的包厢,也便于几个友人说话。
“走,去郑家食肆用饭。”几个书生邀着一起去,他们偶尔去打牙祭,几个人凑一桌,平摊下来的钱就少了。能省就省,几个人一起去吃饭还能多点几个菜换换的吃。
商贩跟大户人家的管事也爱来这里吃饭,他们兜里有点钱,也乐意用钱去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平常的老百姓,就不会经常来了。他们通常会找一个小摊买点饼吃、要么就是叫一碗面条勉强对付过去,只有家中的人有什么喜事时,带着家里的人喜气洋洋的来下一趟馆子。
郑山辞在新奉县的时间待得越久,他便越觉得新奉县还有其他的地方需要改善,这里的沙土地虽说是新奉县的劣势,但也可以转变成优势。
商队经过新奉县时,把在沙土里养的药材都收走了,他们在这里收的药材价格极低,倒手到其他的城镇一卖,净利润有百来银子。
有些药材只有在沙土里才生长的好,照料药材是一个精细活,商队把价格压得低,百姓觉得没有赚头,便不会把地用来种植药材。
商队满载而归。
郑家食肆的菜都是由信任的人赶早去集市里买的,忙忙碌碌的,有钱赚他们也乐意。
郑山辞接下来打算开辣酱坊跟榨油坊,这次不会以他私人的名义来看,他打算以县衙的名义来开。县衙账面上的银子大多来源税收。田税、商税、关税等,还有就是土地经营,获得土地租金和收益。县衙里有品阶的官员还有朝廷发的俸禄,像是小吏跟衙役这类人他们没有入流,没有品阶只能靠县衙里的银两来发俸禄,县衙的银子不多,便会给这些人发少量的银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