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全本小说>宋韵小唱 > 第十一章 重建之路荆棘丛生(第1页)

第十一章 重建之路荆棘丛生(第1页)

京城在历经旱灾、洪灾与瘟疫的三重磨难后,仿若一位伤痕累累的巨人,瘫倒在地,亟待重生。苏轼和我还来不及享受短暂的安宁,便全身心投入到了重建京城的浩大工程之中。

苏轼马不停蹄地开始规划房屋重建。他每日穿梭于废墟之间,手中紧紧握着设计图纸,与工匠们反复商讨。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王伯,指着图纸上的一处,忧心忡忡地说:“苏大人,这地基的设计,在这土质松软的地方怕是不稳呐。”苏轼立刻俯下身,仔细查看地面,沉思片刻后说道:“王伯,您说得在理。我们可以在地基下打入木桩,再用石头加固,您觉得这样可行吗?”王伯眼睛一亮,连连点头:“苏大人这法子妙啊,如此一来,房屋肯定能更坚固。”在后续的施工中,苏轼常常与王伯交流,从他那里汲取民间建筑的智慧,王伯也因为苏轼的尊重,越发积极地出谋划策,带动了整个工匠团队的积极性。

我也没闲着,一边在医疗点为受伤的工匠和百姓治疗伤病,一边留意着百姓们的心理状况。有个叫小虎的孩子,在洪灾中失去了父母,变得沉默寡言,总是一个人躲在角落里。我发现后,每天都会抽出时间陪他,给他讲有趣的故事,教他认识草药。慢慢地,小虎的脸上有了笑容,还主动帮我给其他受伤的百姓送水。我鼓励他参与到互助活动中,他虽然有些害羞,但还是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帮着其他孩子一起整理废墟中的杂物。

而此时,李明和阿秀的感情也在悄然升温。阿秀会在闲暇时为李明准备一些干粮和水,看着他忙碌的身影,眼中满是温柔与关切。李明完成任务后,总会第一时间来到阿秀身边,帮她照顾孩子,或是一起清理废墟。有一天,李明从废墟中翻找出一支破旧的发簪,虽然簪子已经有些损坏,但他还是小心翼翼地将其擦拭干净,送给了阿秀。阿秀接过发簪,脸上泛起红晕,眼中闪烁着幸福的光芒。

然而,重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赵康虽然被暂时查办,但他的党羽却不甘心失败,在暗中蠢蠢欲动。他们故意破坏重建物资,制造混乱,还散布谣言,蛊惑人心。有一次,一批重要的建筑木材在运输途中突然失踪,导致工程进度被迫停滞。苏轼得知后,立刻展开调查,发现是赵康的党羽勾结了几个强盗,将木材劫走。苏轼愤怒不已,他与士兵们日夜追踪,终于找到了被盗的木材,并将那些作恶之人绳之以法。

与此同时,朝廷拨发的重建资金也迟迟未到。苏轼多次上书催促,但都石沉大海。他心急如焚,四处奔走,向其他官员求助,希望能尽快解决资金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苏轼遇到了一位名叫张大人的正直官员,张大人对苏轼说:“苏兄,我早听闻您一心为民,此次重建,我定当全力相助。只是朝堂局势复杂,我们需从长计议。”张大人与苏轼一同分析朝中局势,商议对策,还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在朝堂上为苏轼发声。在张大人的周旋下,朝廷终于重视此事,拨付了重建资金。

资金到位后,苏轼召集百姓和工匠们开会,兴奋地宣布:“乡亲们,重建资金已到,我们的重建大业可以加速推进了!大家有什么想法和建议,尽管提出来。”起初,大家踊跃发言,气氛热烈。但很快,冲突便出现了。一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李强站了起来,大声说道:“苏大人,我觉得这重建应该先紧着我们这些受灾重的年轻人,我们房子全没了,一家老小只能挤在破棚子里。那些老头老太太,房子还剩个框架,缓一缓也没事!”这话一出,人群中顿时炸开了锅。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气得浑身发抖,反驳道:“你这孩子怎么说话呢?我们年纪大了,禁不起折腾,你们年轻人身体好,怎么就不能体谅一下我们?”双方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场面一度失控。苏轼赶忙站起身,双手下压,大声说道:“大家都先冷静冷静!重建是为了让所有人都能过上好日子,不分老少,不分先后。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最合理的方案,保证大家都能尽快住进安稳的家。”在苏轼的调解下,双方情绪渐渐平复,继续讨论重建事宜。

在重建京城的同时,苏轼还不忘关注京城的文化建设。他组织文人墨客,在临时搭建的场所举办诗词朗诵会和书画展览,希望能唤起百姓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可在筹备过程中,又有百姓提出质疑。一位中年妇女说道:“苏大人,现在大家饭都快吃不上了,哪有心思搞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还不如把这些精力和钱都用在盖房子、买粮食上。”苏轼耐心解释道:“乡亲们,物质生活固然重要,但精神世界也不能忽视。这些文化活动能让大家在艰难时刻,保持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心,这也是重建的重要部分。等活动办完,我们会把剩余的资金全部投入到重建当中。”经过一番解释,百姓们虽然还有些疑虑,但也选择相信苏轼,文化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一位年轻的书生,在诗词朗诵会上,激动地说:“苏大人,您组织的这些活动,让我们在这艰难时刻,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我愿以笔为剑,为京城的重建呐喊助威。”苏轼笑着鼓励他:“好,有你们的支持,京城定能早日恢复往日的繁华。”

我也利用自己的医术,为百姓们提供一些预防疾病的建议和草药。我还将一些常用的药方传授给百姓,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我保健。在这个过程中,我与苏轼的感情也更加深厚。我们会在忙碌一天后,坐在城墙上,看着渐渐恢复生机的京城,分享彼此的心事和感受。

“苏瑶,等京城重建完成,我们就回村子吧。”苏轼轻轻握住我的手,眼中满是期待。

我靠在他的肩上,微笑着说:“好,我盼着那一天呢。不过,在这之前,我们还要一起努力,让京城彻底恢复往日的繁华。”

然而,就在我们以为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时,边疆突然传来了紧急军情,一场新的危机正悄然降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