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全本小说>长情宋之玉 > 第九章 初临京城灾情紧迫(第1页)

第九章 初临京城灾情紧迫(第1页)

苏轼再次回到京城,眼前的景象仿若人间炼狱,令他触目惊心。街道上,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百姓随处可见,他们的眼神中满是绝望与无助。孩子们饿得皮包骨头,凄厉的哭声在干燥的风中回荡,声声刺痛人心;老人们瘫坐在路边,气息微弱,仿佛随时都会被这无情的旱灾夺走生命。苏轼顾不上一路的舟车劳顿,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立刻投入救灾,拯救这些受苦的百姓。

他马不停蹄地前往京城周边查看水源情况,不出所料,长期的干旱使得河流干涸见底,河床干裂,一道道裂痕仿佛是大地痛苦的伤口;井水也近乎枯竭,仅剩下底部那浅浅的一汪黑水。苏轼眉头紧锁,深知解决水源问题迫在眉睫,是救灾的关键所在。他迅速召集城中的能工巧匠,齐聚一堂商讨对策。一位白发苍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思索片刻后,提出可以挖掘深井,探寻地下水。苏轼听后,觉得此计可行,没有丝毫犹豫,立刻组织人手开始挖掘。

然而,挖掘深井远比想象中艰难。地下的岩石坚硬如铁,挖掘工具每一下敲击都只能在上面留下浅浅的痕迹,进度极为缓慢。而且,随着挖掘的深入,时常有塌方的危险。有一次,井下突然传来一阵惊呼,原来是一块巨大的岩石松动滚落,险些砸中正在作业的工人。苏轼听闻,立刻赶到井口,大声指挥救援,同时鼓励工人们:“大家不要害怕!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克服困难。这井是大家的希望,也是京城百姓的希望!”在他的鼓舞下,工人们重拾信心,小心翼翼地继续挖掘。

与此同时,苏轼向朝廷上书,详细且恳切地描述了京城的灾情,请求调拨粮食和物资。他在奏章中言辞激昂:“如今京城百姓深陷水深火热之中,饿殍遍野,若不及时救助,必将引发民变,危及社稷。恳请陛下速速下令,调拨钱粮,拯救苍生。”然而,朝廷中的一些官员却对此事拖延不决。他们心中只想着自己的利益,担心救灾会影响到自身的权势和财富,对苏轼的请求置若罔闻。苏轼心急如焚,多次前往朝堂,与这些官员据理力争。“诸位大人,百姓乃国家之本,如今他们在生死边缘挣扎,我们怎能坐视不管?难道为了一己私利,就要眼睁睁看着百姓受苦吗?”苏轼愤怒地质问着,可那些官员却无动于衷,依旧我行我素。

而此时的我,在宁静的小村子里,每天都在为苏轼担心。我四处向村民们打听京城的消息,然而得到的都是一些模糊不清的传闻。有人说京城的旱灾十分严重,百姓们苦不堪言;也有人说苏轼在京城四处奔走,却困难重重。这些不确定的消息让我心急如焚,却又无能为力。我开始更加努力地种植草药,精心照料每一株幼苗,希望能为苏轼准备一些救命的药材。闲暇时,我还会为村民们讲述苏轼在京城的情况,鼓励大家一起为苏轼祈祷。村民们也都十分关心苏轼,他们纷纷表示,等苏轼回来,一定要好好感谢他。

一天,我在院子里整理草药时,突然灵机一动,想到可以将一些草药制成药丸,方便携带和服用,这样苏轼在救灾时,就可以随时使用。于是,我开启了制药丸的征程。我仔细查阅古代医书,上面记载着诸多炮制草药的方法。我依照其中的记载,将采来的草药分类挑选。像黄芪,需选取根茎粗壮、表皮金黄者,按照古法,先以清水洗净,再用竹刀削去外皮,切成薄片后,放置于阴凉通风处阴干,此过程能最大程度保留其补中益气的药效。而对于防风,要去除杂质,用米泔水浸泡,以减轻其燥性,之后捞出沥干,微火炒制,使其药性更为平和。

我将处理好的草药按照特定比例混合,放入石臼中,以杵臼用力舂捣,直至草药成为细腻的粉末。接着,加入适量的蜂蜜,这蜂蜜也颇为讲究,需是春季百花盛开时所采的上等花蜜,其性温润,能调和诸药。我将蜂蜜缓缓倒入药粉中,如同古代医家所传授的那般,以顺时针方向不停搅拌,直至药粉与蜂蜜完美融合,成为柔韧的药团。再将药团分成均匀的小块,搓成一颗颗圆润的药丸。

我将药丸仔细地包装好,托一位要去京城的商人带给苏轼。然而,随着京城灾情的消息越来越严峻,我实在坐不住了。我深知苏轼一人在京城救灾压力巨大,而我的医术或许能帮上忙。于是,我决定收拾行囊,前往京城。我把家中的草药仔细整理,挑选出最珍贵、最有效的,一并带上。村民们得知我的决定后,纷纷前来送行。李大叔拉着我的手,满是担忧地说:“姑娘,京城危险,你可要万事小心啊。”我感激地看着他,坚定地点点头:“李大叔,我知道,我一定会平安回来的。”

一路上,我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饿了就吃随身携带的干粮,渴了就喝山间的泉水。夜晚,我在破庙或者山洞中休息,心中却始终牵挂着京城的灾情和苏轼。终于,我抵达了京城。

刚一进城,我就被眼前的惨状震惊了。街道上到处都是灾民,他们眼神空洞,瘦骨嶙峋,仿佛行尸走肉一般。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腐臭和绝望的气息,让人几乎窒息。我来不及休息,立刻按照之前与苏轼通信中得知的地址,前往他的临时住所。

见到苏轼的那一刻,他正疲惫地坐在桌前,双眼布满血丝,紧紧盯着手中的救灾方案,眉头深锁。他抬起头,看到我,眼中先是闪过一丝惊喜,随后满是心疼:“苏瑶,你怎么来了?这里太危险了。”我走上前,握住他的手,感受着他手心的温度和粗糙的触感,坚定地说:“我放心不下你,也想为救灾出份力。”苏轼紧紧地抱住我,仿佛所有的疲惫都在这一刻找到了栖息之所,暂时消散。

此时,京城的灾情仍在持续恶化,新的问题也接踵而至。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本就脆弱的京城陷入了更大的危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