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全本小说>西楼良夜焦虑啊宝玑 > 第12章(第2页)

第12章(第2页)

……

若是这二人知晓这玩笑话都叫正主听了去,怕是今儿个就连夜收拾摊子逃难去了。毕竟市井传闻中的永宁王,不仅是个流连红尘的风流鬼,更是个睚眦必报的阎罗王。

阎罗王愁容满面地挤进市井人群中,躲避着到处乱跑的小孩子,暗自决定以後次次出门都要随身带一本黄历。

*

一炷香过後,永宁王府——

傅良夜换了身月白长衫,吩咐下人备了马,顶着午後灼热的日头出了王府。

今日在街上传言中的「前太子」——王皇后之子傅良辰,早该在七年前就化成灰了,谁知道最近这几日竟死灰复燃,在商贩小卒口中从灰堆里起死回生。

傅良夜对坊间流传的类似皇室秘辛早已司空见惯,那些也无过是街头巷尾的闲谈,不必多心。

可最近这流言,却是让人不得不再重新关注起这七年前的旧事。

这流言最初是在谢阿蛮口中听到的,时间也不过是初夏。

那传说道,南户山有猎人射下一只大雁,从其腹中剖出素帛,日光一照,帛上竟然显现了一行血字:

天子不忠不孝

先太子含冤返魂

冀州疫病四起

这传言过於离奇,傅良夜只当是民间杜撰的玩笑话,并未深思。

後傅良夜进宫面圣,将流言随口一提。未料得皇帝听後,将案上正展开的一卷摺子抛进他怀里。

永宁王平日素不参政事,不知近日朝中大事。

原来冀州知州李禀恒,千里迢迢给皇帝递摺子,直言冀州生了怪事,且隐隐有泛滥之态。

具体什麽怪事,这李禀恒在奏章里支支吾吾,又说不太清。可从字里行间猜出的意思,似乎是冀州生了尸变。

今年夏季酷暑,冀州大旱,滴水不落。冀州一带多山,与外界联系甚少,旱灾一来,粮食颗粒无收,朝廷赈济也只能解燃眉之急,饿死的百姓不在少数。

皇帝因冀州饥荒之事已经几月未得安眠,而偏偏屋漏偏逢连夜雨,冀州又出了这等事,更是愁上加愁。

但联系到这流言,就算傅良夜再迟钝,也觉得冀州此时的异象有些过於蹊跷了。

这流言如谶语般,好似一个精心设计好的圈套,引着人往套子里钻。

於是今日,借着谢阿蛮在挽月楼的便宜,傅良夜已经打探到许多小道消息,心里暗自有了数。

那个「含冤返魂」的废太子,想到这儿,傅良夜眉头微蹙。

当年王皇后被废,二皇子傅良轩藉机巩固朝中地位,借晏家权势,步步紧逼,将东宫在皇宫内外的势力连根拔起。前太子在朝中岌岌可危,甚至先皇已经拟了圣旨,意欲废立太子,诏书降下只是时间问题。

可未等到那一天,东宫就烧起了一场大火。

那场火烧红了京都的半片天,将前太子被烧得连灰都没找见,也将时为二皇子的傅良轩推上不仁不孝的风口浪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