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梦枕又一次被拒绝,心中并不意外。
诸大师对城中各方势力态度暧昧不明,上金风细雨楼却从不留宿,苏梦枕猜他也许是不想卷进汴京这滩浑水之中。
青山巍峨,万物生机勃勃,诸非相挥别苏梦枕,顺着山路悠然向下行去。
如苏梦枕所想,汴京各方势力纠结交缠,诸非相若是表现出倾向某一方,必定会引来数不尽的猜忌。
他也不想同旁人产生太多交集。
这边诸非相行踪不定四处乱跑,宫中赵佶苦等诸非相不得见,心生不耐,又得知诸非相登门上六扇门拜访,早朝过後,看也不看蔡京,只请诸葛正我去御书房一叙。
蔡京面色更青,诸葛正我瞥他一眼,心下暗叹。
官家做事只凭兴趣,有时极易揣摩,并非能随意掌控。
而赵佶近些日子对诸非相十分感兴趣,对无法满足自己愿望的蔡京自然也有些看不顺眼起来,他一向如此,兴趣来得快,去得也快。
两人行至御书房,赵佶赐座,待诸葛正我坐下後立时迫不及待地问诸非相因何会上六扇门拜访。
诸葛正我实话实说:「追命与诸大师在买酒时偶遇,两人气味相投,追命便请他上六扇门做客。」
赵佶若有所思:「诸大师有说他住在何处麽?」
诸葛正我道:「不曾。」
赵佶道:「太傅可知在何处能见到他?」
诸葛正我道:「这……臣也不知。」
赵佶感叹了一句:「他倒是一面难见,连太傅也未能收服他。」
诸葛正我在江湖上的名望不必多说,赵佶深有体会,对诸非相见过诸葛正我,还能让太傅一问三不知,着实罕见。
「收服」这个词用得不大对劲,诸葛正我坐在一旁,并不言语。
诸非相的话题过後,诸葛正我试图同赵佶谈论政事,亦是正事,可青年皇帝很快便摆出一副不感兴趣的模样,面上显出疲态,甚至用考校大皇子殿下的课业作为逃脱的藉口。
诸葛正我大失所望,却只能无奈退下。
大皇子年纪尚轻,诸葛正我上次见他时瞧见他蹲在树下垂泪,赵佶於水墨丹青上是一位天才,却不是一位好父亲。
官家用大皇子作为藉口,未免太过讽刺。
第33章未来探花他债主(十七)
◎他究竟是何人?◎
夜间的汴梁城灯火通明,摩肩擦踵,吆喝声络绎不绝。
赵佶行於长街,暗卫隐於影中相护,身侧有一近侍相伴。
赵佶眼见这副盛世繁华之景,心中欢喜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