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琨把玩着铜马车,觉得这东西酷似他在秦始皇陵博物院参观的时候见到的「秦铜车马」2号安车,按比例缩小,虽然袖珍了一些,但做工极其精巧,菱形镂空的窗扇竟然可以随意开合。
他和子楚虽然是兄弟,总共也没说过几句话,不是很熟,一时间不知道聊什麽好,乾脆直奔主题,说:「我有一样东西要给阿兄看,在里屋,我现在去拿,阿兄等我。」
子楚温和地一笑:「去吧,我等着便是。」
赵琨轻轻推动铜马车一下,让它在几案上滑行出一小段距离,随即转身,风风火火地跑进里屋。木质的走廊上,顿时响起一连串噔噔噔的轻快的脚步声。
很快,他取来指南针,双手捧到子楚的面前,打开翻盖,露出指针和方位盘,介绍道:「这个东西叫指南针,可以随时指明方向。功能与司南类似。兄长试一试,平托指南针,一定要平放才可以哦,等悬针(磁针)静止的时候,蓝色的一端指向北方,红色的一端指向南方。」
子楚来回转动指南针,琢磨了一会儿,兴奋地说:「这比司南好用,琨弟,指南针的方向准确吗?是只有这一个,还是能造出很多个?」
赵琨想了想,回答道:「准确,也能批量制作。不过使用的时候,千万不要靠近铁质物品,还有磁石。这个是我亲手做的,送给阿兄。」
其实存在磁偏角,但他已经校正过,不影响实战。他在绢帛上画图,耐心地教子楚怎麽利用日影来确定地理子午,校正指南针。
子楚一阵惊喜,这东西要是给每个秦国的将领都配备一个,就再也不用担心阴雨天太阳被乌云遮住,或者看不见北辰星(北极星)的夜晚,秦军在荒郊野岭难以辨别方向。
从古至今,军队迷路,不能按时到达指定的作战地点,导致国家损失惨重的例子可不少。
如果指南针跟赵琨描述的一致,这算大功一件。
子楚没有立即相信一个六岁孩童的话,而是小心翼翼地合上翻盖,生怕磕坏了,将指南针装在铺着锦缎的匣子里,把赵琨手绘的图也放进去,连匣子一起揣进怀中,打算过一会儿对着章台宫的日晷确认一下,那个日晷上也标注了正南方位。再试用几天,没有问题就在军中推广。
子楚完全是一副对待稀世珍宝的模样,惹得赵琨偷着乐,他抿唇微笑:「阿兄放心,我将制作指南针的方法写下来,也交给阿兄保管。」
子楚终於意识到不对劲:「琨弟,是谁教你这样做的?」
赵琨被问住了,这要怎麽编?
小说里,穿越者利用超越时代的知识,无往不利。然而现实中,每个人都有时代局限性,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到我们发现日心说其实也不完全正确。这些所有在现代看起来不正确的东西,在古人生活的那个时代都是被普遍认可的真理。
能够超越时代丶跳出这种限制的人,遇到的阻力也会是普通人的千倍万倍。比如反对地心说被烧死的那位,以及反对地心说害怕被烧死的那位。历朝历代,主持变法革新的人也多半没有好结局。
赵琨在网上看过一个故事——上个世纪八十,暑假,村里来了一个城里的小孩,大家一起玩耍的时候,所有孩子都说唐僧的袈裟是黑色的,只有城里的小孩坚持唐僧的袈裟是红色,於是吵起来,村里的孩子群殴了城里的孩子,逼迫他改口。又过了几年,村里也有了彩色电视机,跟黑白电视机一对比,大家才知道唐僧的袈裟的确是红色的。
小时候,看秦皇汉武求仙问药,看法国国王路易十三为了躲避疫情,长年不洗澡,赵琨觉得他们十分可笑。
後来,他几乎可以确定——再过几百年丶一千年丶两千年,後世的人看现代人的一些行为也会同样可笑。
甚至不用那麽漫长的时光,爷爷奶奶辈的一些生活习惯丶养生经验丶上演了两回的抢盐风潮,大家能完全认同吗?
总有一天,当代的科学和真理,也会被後人补充丶拓展丶怀疑,甚至推翻,再笑死一群人。所以秦始皇也不是很可笑,他的认知在秦汉时期算正常的范畴,时代局限性而已。万一政哥最终还是踏上了寻找长生不老药的歧途,赵琨就告诉政哥,药在美洲大陆。
赵琨迟疑了一下,决定说实话:「没人教,从书上看来的,人民教育出版社。」
到手的各种教材丶以及学霸好友分享的私家笔记丶视频,上大学的时候每天都去图书馆泡一两个小时。也买过喜欢的电子书丶实体书,数量不多,每一本都是心头好。
子楚只听懂了一半,又不好意思追问。
而且赵琨似乎还不太懂人情世故,已经自顾自地铺平一张绢帛,开始写字绘图,不再说话。
食案上摆着尚食监刚刚送来的点心拼盘,色泽鲜艳,闻着也香甜,颇能勾起食欲。子楚乾等无聊,拈起一块点心,入口便是「嘎嘣」一声,好险没硌掉门牙。
原来这盘卖相还不错的点心,早已放干放硬了,才送到猗兰殿,给公子琨吃。再去看尚食监给公子琨安排的晚餐,羹汤是冷的,菜肴不见一点荤腥,完全不符合标准。
子楚也经历过类似的事,心知肚明,让侍从将尚食监请来,打了二十大板,另外安排了一个靠谱的宦官去接管尚食监。
这些杂七杂八的动静,丝毫没有影响到赵琨埋头专注地写字画线。帛书已经铺展开一大片,比赵琨还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