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全本小说>不可以笔趣阁 > 第94章(第1页)

第94章(第1页)

妇人有些疑惑,微微皱了下眉,抬眼打量了下门口的人,但还是轻轻地点了点头,问道:「你要买些什麽。」

韩昭的心又荡悠悠地落了下来,她本以为会见到可能熟悉的人。

她不认识这个妇人,在过往的记忆里完全没有任何印象。

她根本就不是来买东西的,匆匆扫了一圈,随手拿起柜台上的一本。

店主目光也随着她的动作落在那本书上,开口道:「这本是不要钱的,可以免费送。」

韩昭拿书的手顿住,被页面上几个字吸引住了目光:

听雪草堂笔记——陶云安。

她翻开书页,借着灯光,看清书页上记载的是陶姐姐所做过的诗歌,往後翻,里面甚至有她年少时在学堂上做的诗。

再往後翻,是她对天文丶地理丶和算数的注解。

店主见她看的专注,狐疑地盯了她许久,连手中的笔都放下了。

韩昭从书本中抬起头,对上店主怀疑的目光,连忙露出一个欣喜的笑来:「方才在客栈,听说书先生说奇女子陶云安的故事,心中十分仰慕,小二说,这家书斋可以买到她的着作,这才看入迷了,真是对不住啊,耽误你打烊了。」

说到最後,脸上带上了歉意。

「这倒没事。」店主摆了摆手,她第一次见到对这本书入迷的人,因此又多看了几眼。

韩昭把书攥在手里,「也不知是谁帮着陶小姐整理撰写这本书,我看这书非常喜爱,不知有没有荣幸可以和她讨论书中内容呢,或者略尽绵薄之力,也帮着抄书呢?」

她说话的语气有些不好意思,似乎是为提出这个唐突的请求,而让别人感到为难。

韩昭直觉店主只是明面上的执行人,此事必定还有幕後之人,她必须见到写书的人。

写书的人必定是给说书先生书稿的人,那人才是和陶姐姐一直联络的人。

店主的表情一下变得很微妙,眯着眼睛打量了韩昭一番,才不冷不热笑道:「你听说书也该知道,这奇女子可是在宁古塔,写书之人自然是她本人,这书是从宁古塔带过来的,那人早走了。你要是想抄书的话也行,一本五十文,明日来我这登个记。」

店主警惕心很重,看来是从她这儿套不出什麽话了。

韩昭挠了挠头一脸惋惜的样子,叹了口气:「真是一件憾事啊,最近我也有些忙,等我拜读完这本书,再来叨扰。」

店主客气地一点头:「慢走不送。」

夜色中,韩昭手里拿着《听雪草堂笔记》,又回望了一眼博远斋小小的门面。

眉头又皱了起来,究竟是谁在帮着陶姐姐?

第52章访亲友闹市见恶犬

博远斋的店主异常警惕,看来从她那再套出有用的消息是无望了。

韩昭躺在床上,忽然想到出发前小姐跟她说过,她家有门亲戚也在京城。

她的姨妈,苏夫人的妹妹嫁了个外地人,多年前就举家搬到京城做生意了,做的也是丝绸生意。

安宁县是养蚕大县,苏姨妈家的丝绸也多是从安宁县运往京城。两家生意也有往来,多年联系不断。

贺小姐叮嘱她,若是在京城遇到事情了,可以找苏姨妈寻求一二帮助。

苏姨妈也在京城开店,多来,应当对各家店铺也有所了解,说不定真能从她那儿打探到更多关於博远斋的内幕。

主意已定,隔日早上韩昭就向龚令史告了假,径直寻那店铺去了。

她一路打听着,顺道路上买了几样茶叶点心,上门拜访,自然不能空手而来。

贺兰君的姨妈早在半个月前就收到了从安宁县寄来的书信。

苏夫人在给她的信上,除了平常的问候,还特意交待了,近日有一个名叫韩昭的年轻人会从安宁县到京城去,为着公主庆生的事儿做花灯,托她们照顾一二。

信中还提到,此人是贺兰君的未来夫婿,只待从京城回去,两家再商量婚事。

听到外甥女的这个好消息,姨妈自然欢喜,但是信都寄到半个月了,也没见到叫韩昭的人的影子。

这一天她照旧和丈夫在店里忙着。

京城不比安宁县,人工和店面都要贵了几倍,有些力所能及的事儿,夫妻俩就自己干了。

她管帐,丈夫管店里的几个夥计,渐渐的也从初来时的单打独斗发展到现在的生意红火,客源稳定。

韩昭就是在这个时候提着东西登门拜访了。

苏姨妈听她自报完家门,眼前一亮,就顺着光打量了韩昭一番。

少年长得眉清目秀,身姿俊逸,看着一表人才,脸上又带着笑,苏姨妈满意地点点头。

又看了一眼她手里拎着的东西,心内想着,是个懂礼节的孩子,配我外甥女倒不差。

苏姨妈笑呵呵地把韩昭迎进布庄里面来,看着她道:「你苏伯母早些时候就给我写了信,我还纳闷,人怎麽一直不来?你说你来就来了,怎麽还买这麽多东西?太客气了。」

韩昭把两手拎着的东西都放在桌子上,才笑着回应:「哪有晚辈来见长辈却空手而来的道理?我近日才到京城,在永安府刚打点好。实在是路途太遥远,不然也该带一些安宁县的特产来给二位长辈的。」

说完体面的场面话,两人又寒暄起来,贺姨妈问起贺家众人近况。

自然是一切安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