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小舟才止住了哭,接过药方去宝清堂抓药。
*
韩昭抱着布兴冲冲地冲进家门。
韩爷爷把灯房清理一空,见韩昭从街上抱了匹布回来,一脸高兴的样子,纳闷道:「你这是要做什麽?」
韩昭道:「我要做灯,为中秋节花灯大赛做灯。」
她的眼睛亮晶晶的,又闪烁着无限的希望。
就在从绸缎庄跑回家的这段路上,她忽然想到这次比赛能做什麽灯了。
第34章赛花灯佳人翘首盼
韩昭又在灯房里忙碌起来。
被火烧过後的灯房空荡荡的,门窗变了形,漏着风,她也毫不在意,这是她最熟悉的地方,留给她的时日不多了。
她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再复刻一个带机关的嫦娥花灯,她只能抓住最後的希望,去奋力一搏。
韩昭拎着砍刀,捡起院子里的竹子,从劈竹条开始,从头做这个载着她最後希望的花灯。
*
还有三日就是中秋节,灯市的东面搭起了一个台子。
街上的人一打听,说是为了中秋节花灯大赛准备的。县衙决定就在灯市这条街上举办花灯大赛,让各位花灯手艺人同台竞赛,决出胜者。
这个消息流传开来,街上的人家都高兴了一阵子。今年中秋节,不仅能赏月,还能赏花灯,有热闹可以看了。
结果还没高兴半天,台子刚垒好,县衙的捕快就挨家挨户地发请帖,邀请安宁县有头有脸,有店面的人家来看花灯赛,人头费一人一两银子。
捕快进满园春的时候,莫掌柜正在後院跟小月商量刚接的几家新绣件要怎麽安排,就听跑堂的说前面来了人,是县衙的。
莫掌柜忙去了前面,未语先笑,道:「官爷怎麽有空来我们这小店坐坐。」又给跑堂的递了个眼神,「快去倒杯好茶来,让官爷解解渴。」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莫掌*柜不知道县衙来人是为何事,可跟官府打交道,笑脸相迎,小心为上,总归是好的。
小捕快也只是为人跑腿,见莫掌柜态度甚好,也没有拿腔作势,把手中的请柬往柜台上一放,道:「中秋节县衙要举办花灯大赛,想必你们也知道这个消息了,我今日就是来送请柬的,你们店要去多少人?」
莫掌柜的表情愣了一下,显然是没有料到,县衙办比赛,竟然还会特意邀请她们这种商户去看,未免过於隆重。
只愣了不过一瞬间,她就又扬起笑脸,道:「县令老爷为我们老百姓着想,中秋节还搭了个台,让我们看花灯,我们自然是都乐意去的。」
官老爷的场那是必须得捧。
「行,」小捕快点了点头,「一个人头一两银子,你们店多少个人?」他说着从怀里掏出个册子,一幅准备在上面记上什麽的样子。
莫掌柜愣住了,疑惑地问:「什麽一两银子?」
小捕快一仰头,理所当然地说:「看花灯的钱啊,一个人一两银子一根签,用来投票,喜欢哪个花灯就投给哪个花灯,你们店有多少个人,就交多少银子。」
「这,这……」莫掌柜彻底哑口了,这才知道,原来县令老爷特意搭个台子,就是为了变相敛财。
看什麽花灯,竟然要一两银子!绣娘们辛辛苦苦绣一个月,才能挣一两银子,谁舍得把这个钱花在看花灯上呢?
可要是直接拒绝,无异於打县令老爷的脸,日後被穿小鞋,惦记上也是麻烦事儿。
莫掌柜有些左右为难,抿了抿嘴唇,一脸为难的表情对捕快说:「官爷,我也只是个替人家看店的,这店里东家现下也不在,到底有多少人去看花灯,我也不能做主。这样吧,等我问过东家之後再回你,成吗?」
也许是莫掌柜的态度太过谦恭,小捕快也没有多做为难,收个银子而已,又不是去拆家抓人,没必要凶神恶煞。
小捕快把册子又揣回了怀里,对莫掌柜道:「行,那你最迟明日就得交上,我明日会再来一趟。」
临走前又补充道:「别人家都交了,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莫掌柜揣摩着这句不知道是警告,还是提醒的话,心想,这必须得跟贺小姐说了。
贺兰君也收到了花灯赛的请柬,比满园春的还早一步。
早一些时候,县衙的人把请柬送到了贺府,贺老爷接过了请柬,再听捕快这麽一说,就知道这个花灯是不看也得去看。
但秉持着节俭持家的原则,贺老爷只交了五两银子。
他们一家三口,贺兰君肯定会带上莺儿,他和夫人再带个仆人就够了。能少花钱就少花钱。
贺兰君一开始从贺老爷那知道,要花银子才能去看花灯比赛的时候,还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是有些担忧,韩昭能不能如期做出花灯。
等到莫掌柜跟她说,捕快到街上,挨家挨户让商户们出银子去看花灯比赛的时候,她才被县衙这番明目张胆的敛财操作给惊到。
安宁县的商户少说有百馀家,像她家这样,不仅有一间店铺的也不在少数。
县衙这样要完家里的,再要店里的,一户人家要两遍,吃相够难看的。
「小姐,我们店里要报几个人上去呢?」莫掌柜也知道这必须得去,但是去几个还得贺小姐来定夺,毕竟花的是店里的银子。
贺兰君凝眉沉思,心里反倒有了另外一个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