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结婚照片并不是不自然站在一起的刻板微笑模式,他们表情是丰富多彩的却又很美,不会崩五官;他们当时的反应和动作发自内心,显得自然无比。最重要的在于这几张照片很有“活力”,仿佛并不是定格的画面,而是一段连贯的影像。
或许这就是摄影的魅力。
相信多年后拿出来看,还能记起当时的心情。
妻子十分激动,爱不释手地看了很久。崔何平连拍了许多张,他们根本选不出来哪张不要,纠结许久选择全都要。
崔何平看了看突然说:“如果能制定成结婚相册会更好,方便收藏,你们拿出来看的时候也方便。”
女士惊叫:“结婚相册!”好心动!
他的丈夫无奈又宠溺地看了看自己的妻子,“可以给我们做成结婚相册吗?我们可以加钱,也能等的。”
无论崔何平多有奇思妙想,他的点子都帮老板赚钱了,老板笑呵呵答应,表示自家照相馆会以最快的速度做出来的,肯定十分精美。
送走旅行夫妻后,老板伸出手笑道:“你的表现太棒了,以后一定要保持住。”
崔何平伸出手与其相握,心里却在想这些点子其实是后来几十年的通用套路,他不过是站在别人肩膀上,打了个时间差才显得新奇。
自打崔何平找到稳定工作后,生活步入正轨,时间也似乎变快了。
每天就是上班下班,领到工资后给家里寄去一半,剩下的他自己生活也够用。
或许是上次婚纱照拍出的效果很好,经过同意后选取两张贴在展示墙上,想拍同样题材的顾客总会指着问能否安排,无形中拉了不少客。
更是在某一次照相馆里走进另一对生面孔夫妻,看着墙上照片表示他们彼此认识,就是上一对夫妻推荐来的。
随着崔何平连续数次拍出优秀的摄影作品,经过口口相传也有了一定名气,慕他名前来的很多,照相馆生意比之以前生意更加火红。
老板笑得合不拢嘴,给崔何平涨了不少薪水,从最开始的三十几块一个月,陆陆续续涨到一百多块一个月。
即使如此,崔何平一边养家一边攒钱,距离他想要以后自己开一家影楼的目标还很远,还得继续工作许久。
此后,崔何平一边学习摄影知识,一边积攒实践经验,他拍出的照片质量也越来越精良,模式从不死板。
照相馆不止在室内拍,也会应客人要求去拍外景。
几个相约好的姐妹团穿着样式趋于丰富的流行元素服饰站在树下:牛仔裤、及膝裙,碎花衬衫,色彩艳丽人也娇艳如花。
崔何平思索片刻说:“各位美丽的小姐,来跳个舞吧!”
说起来,全民运动和跳舞也是八十年代的特色啊。
女孩在舞蹈中忘却自我,被拍下最开心的时刻。
这个时代的人们热情洋溢,迎着开放的潮流,大方与人相交,整体氛围轻松热烈。
崔何平处在其中,感受着八十年代的快速发展和周遭一切的变化,大大增长了见识,自己也渐渐改变和加入了。
儒雅小老头总是嫌他穿着土气,让他改改衣品,拍照顺应潮流,自己怎么就不能穿得潮一些?
他在现代总穿黑白灰三色,穿颜色过于鲜艳饱和的衣服总有些莫名的羞耻症发作。然而当整个社会流行都是这样的风格之后,崔何平也渐渐适应。
他的衣服从一开始的朴素整洁变得花里胡哨:穿着喇叭裤和复古色衬衫,戴着一副□□镜,就是那时代的弄潮儿。
崔何平服装风格随着工作顺应潮流,他的思想渐渐打开。
不过他觉得在照相馆工作最大的好处是总会接触到各类形形色色的人群,处在任何职业,任何领域的人都有,他通过跟这些人交谈,眼界认知不断提升,也有了属于自己的人脉。
他也在假期回了家里,整个村的人看到他惊得目瞪口呆,不敢相信崔和平出去一趟,回来和从小他们认识的崔家老大判若两人。
他穿着太潮还差点引起误会,被自己老爹当做二流子追打一顿。
再回去,这次崔何平把自己弟弟崔文明一起带出去了,让他做自己的副手,完成几年前他在心里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的承诺。
他的钱也攒了不少,大概可以在海城租一套三居室改造成影楼,但要完成创业前的所有准备顺利开业,还需要更多启动资金。
崔何平在等,等待九十年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