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全本小说>烽火onu > 第85章(第1页)

第85章(第1页)

没有人生下来就是将军,更不会有天生的将军夫人。他们相爱结婚时,是一个年轻姑娘和一个不起眼的中尉,此后是漫长而艰难的日子。

当他成为将军,那个姑娘早不似从前年轻漂亮,但她的容颜也不在那么重要,因为此时将军的妻子已经是将军的后盾,是最重要最忠诚的战友,是无畏前进时共担风雪的臂膀。

第七十八章番外一春日生

姜培生病得最凶的时候是在50年春节,差一点没撑过去熬成旧时代的旧人。他昏迷了整整一天一夜,但好在最后一口气是吊住了,硬挺到从香港重金买来的特效药。医生和黄政委都夸他意志力顽强,不愧是个抗日八年打了满场的军人。不得不说,老美的药确实有作用,姜培生吃了半个月病情就稳住了,不再发烧,人也有了精神。正月十五元宵节当天,他还收到婉萍从北京寄来的包裹,拆开里面是老凤祥的酥油点心和一块奶油巧克力。姜培生把巧克力分给了安宝吃,他只咬了一小口就摇着头说这东西不好吃,有股子苦中药味儿。他苦哈哈的表情,逗得姜培生在床上笑得直打颤。出了隆冬,开春的时候姜培生的病已经好得七七八八。他又给婉萍写了封报平安的信,随后就被转移到重庆的战犯管理所。在那里有他的不少老熟人,特别是见着宋主任时,两人都颇是惊愕,他们都以为彼此死了,结果万没想到都活得好好的。姜培生开了句玩笑:“这里比西南战区开高层军事会议的时候人都齐全啊!”结果被不少人甩了白眼,闹得他好大一个没趣。在重庆监狱里面病号和身体欠佳的一周至少能开三次小灶,平时便是吃中灶也是有荤腥。菜品当然是没法和姜培生在天津两个厨子一顿吃十来个大菜相比,但比起后来在西南被人追着打的那段日子可是强太多了。再说人家们的士兵都在吃粗粮,他们一群战犯有鱼有肉,还有什么要求呢?凭良心讲,姜培生是说不出来多少抱怨话的,一方面人家真的救了他,另一方面在监狱也没人打骂苛责过他们。非要说点难受的就是无聊,习惯了忙得脚不挨地、被人奉承的将军们眼下是真真正正的闲人,吃了午饭等晚饭,吃了晚饭等睡觉,睡觉起来吃早饭,吃了早饭就蹲在院儿里看报纸。翻来覆去的也就那几张报纸,看腻歪了又没处消遣,便有些暗流涌动的情绪这些人中间酝酿,时不时就有人打赌老共什么时候把他们拉出去枪毙?枪毙的时候是按照官位从小到大,还是从大到小?这话题讨论的终结总是众人把目光落在宋主任身上,因为他是这些人里官职最大的。

姜培生病得最凶的时候是在50年春节,差一点没撑过去熬成旧时代的旧人。他昏迷了整整一天一夜,但好在最后一口气是吊住了,硬挺到从香港重金买来的特效药。医生和黄政委都夸他意志力顽强,不愧是个抗日八年打了满场的军人。

不得不说,老美的药确实有作用,姜培生吃了半个月病情就稳住了,不再发烧,人也有了精神。正月十五元宵节当天,他还收到婉萍从北京寄来的包裹,拆开里面是老凤祥的酥油点心和一块奶油巧克力。

姜培生把巧克力分给了安宝吃,他只咬了一小口就摇着头说这东西不好吃,有股子苦中药味儿。他苦哈哈的表情,逗得姜培生在床上笑得直打颤。

出了隆冬,开春的时候姜培生的病已经好得七七八八。他又给婉萍写了封报平安的信,随后就被转移到重庆的战犯管理所。在那里有他的不少老熟人,特别是见着宋主任时,两人都颇是惊愕,他们都以为彼此死了,结果万没想到都活得好好的。

姜培生开了句玩笑:“这里比西南战区开高层军事会议的时候人都齐全啊!”结果被不少人甩了白眼,闹得他好大一个没趣。

在重庆监狱里面病号和身体欠佳的一周至少能开三次小灶,平时便是吃中灶也是有荤腥。菜品当然是没法和姜培生在天津两个厨子一顿吃十来个大菜相比,但比起后来在西南被人追着打的那段日子可是强太多了。再说人家们的士兵都在吃粗粮,他们一群战犯有鱼有肉,还有什么要求呢?

凭良心讲,姜培生是说不出来多少抱怨话的,一方面人家真的救了他,另一方面在监狱也没人打骂苛责过他们。非要说点难受的就是无聊,习惯了忙得脚不挨地、被人奉承的将军们眼下是真真正正的闲人,吃了午饭等晚饭,吃了晚饭等睡觉,睡觉起来吃早饭,吃了早饭就蹲在院儿里看报纸。

翻来覆去的也就那几张报纸,看腻歪了又没处消遣,便有些暗流涌动的情绪这些人中间酝酿,时不时就有人打赌老共什么时候把他们拉出去枪毙?枪毙的时候是按照官位从小到大,还是从大到小?这话题讨论的终结总是众人把目光落在宋主任身上,因为他是这些人里官职最大的。

一贯脾气不怎么好的宋主任黑下脸挤出来两个字:“无聊!”

50年6月份,重庆监狱来了一位新领导,也不知道那人是哪个地方的,总之说话口音非常奇怪。他在台上情绪激昂地讲了半天,台下的人却没几个人能懂他在说什么。唯独到了最后一句,他引起轩然大波,因为那位领导说要割宋主任、姜培生们的“ji儿巴”。

这还了得了!士可杀不可辱!平日里总闷着不爱出声的宋主任当场就爆发了他的臭脾气,大声叫嚷要是用这种法子侮辱他,他立刻撞墙去死。姜培生见状连忙把人拉住,说:“我不觉得那些人会如此无聊,真要是用这种古时候都不兴的刑罚来惩罚战犯,他们根本不可能赢得这场战争。”

“我不管什么古时候不古时候,他们敢动我!我就跟他们拼命!”宋主任气得一张脸通红,姜培生只能继续安慰:“你知道的啊,我当时病成那样,人家是正儿八经费心费力地救我。我就不信他们费了那么大劲儿,赔进去人命把我救活了,就为转过头把我阉了?啥趣味呀?”

这话让宋主任和监狱的同僚们稍稍冷静下来,再看向台上,发现讲话那位也慌了,他满脸茫然不知道为什么下面人要这么大反应。最后还是监狱里一位上了些岁数的政委来给大家解释,讲话那位口音太重,让大家听错了。不是要割他们的命根子,是要割“尾巴”,割掉他们身上旧习惯坏风气的“尾巴”。这样改造好了,将来出狱就是新中国的新公民。

虚惊一场的宋主任发觉自己闹了大乌龙,有些尴尬地笑了。这是姜培生到这里几个月来,头一次见那位出名的“湖南倔驴子”脸上有笑。

春天一过到7月,抗美援朝打了起来。这一仗打了三年,起初监狱里姜培生的诸位同仁都觉得老共是疯了才要去和美国人扳手腕。很多人嚷嚷着“美国必胜”、“第三次世界大战要来”,甚至有些人暗搓搓在期待着第三次世界大战赶紧打,到时候岛上反攻回来,他们这些监狱里的人可就真解放了,回头又领上兵还能是威风凛凛的将军。

“宋兄,你怎么看呀?你觉得他们能赢吗?”姜培生一日晚饭后在放风的院里遛弯消食,看见宋主任一个人坐在墙边看报纸,走到他身边问。

宋主任没吭声,姜培生低头看着报纸上的头版头条,心里想:“党国的将军里不会打仗的多,不会为人处世的那几乎是没有。这种敏感的事,宋主任哪可能会随意开口评论。”

姜培生暗自笑笑转身要走,却听见宋主任清了清喉咙说:“我本心讲,自然是希望他们能打赢的。”

“嗯,”姜培生点头说:“北京那位不是说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吗?这一拳他们要真能打得开,往后中国倒也不会被人欺负了。”

“我没想那么多。”宋主任摇头,说:“我就是想,他们要连美国人都打得赢,那我们输了,也算不得太差劲儿。”

“也是,”姜培生靠在墙上,轻松地笑着说:“要是美国人自己也输了,就说明美械装备不顶事,以前纯属他们吹大牛。”

“哈哈,说的是这个道理,”宋主任跟着笑。有些事讲白也就是那么回事,往大了说是民族大义,往小的说就是个人面子。民族大义还稍显飘渺,对他们这些困在高墙一无所有的人来说,个人面子那是鼎鼎重要的事。

从50年初和婉萍联系上到1956年,整整6年里姜培生和婉萍的通信次数其实并不多,主要还是姜培生在蹲监狱,不可能管教领导成天给他寄信收信,不然那监狱不成了度假村疗养院吗?

姜培生能理解,两三个月见到婉萍的一封信也足以慰藉了。

事情转机在1956年,北京那边来了文件说要把各地表现好的战犯集中到北京功德林监狱去,加快改造,尽快让这些人重新回到新社会里去。姜培生和宋主任以及其他18个同僚是在年底到了北京,功德林的条件要比成重庆时更好,学习任务之余还有各种兴趣小组,缝纫、木匠、理发等等。

在这里姜培生又遇到不少熟人,除了王司令,还有他那位远方表姐的丈夫——杜先生。从前,杜先生可是比他高好几个级别,姜培生每次见到人家都怪紧张的,说是亲戚其实疏远得很,可眼下同在战犯管理所,俩人反而是亲近不少,渐渐培养出了亲戚的情分。

姜培生养了好些年的病,虽然身上已经没大病,但底子太差,一到冬天不是这儿疼就是那儿不舒服了,总之是病病殃殃的,于是被他的杜姐夫收拢进了缝纫小组。修修缝纫机、做点力所能及的缝补,既是学习之余能放松也是一门谋生的手艺。

来北京后,最重要的是婉萍终于申请到了探监的机会。夫妻一见面,姜培生只觉得俩眼睛发酸,话没出口,眼泪先落了下来。婉萍更是哭得不成样,但也只是哭了一会儿,她看着丈夫面色红润又开心地笑出来,说小友学习很好,如怀结婚成家了,总之家里一切都好。

“我好好表现,争取早日出来。”姜培生跟婉萍郑重地打了保证。

59年功德林里的战犯特赦了10个人,其中有姜培生的姐夫杜先生、老上司王司令和宋主任,还有其他几位黄埔一期的老大哥。

有人开始特赦这是极好的事情,姜培生也明白第一批是肯定轮不到他的,但有了第一批就会有第二批、第三批。他想着自己过两年应该就能出去,可是61年释放的时候又没他,说不失落是假的,尤其是从婉萍那里得知陈彦达和夏青前后脚去世了。

陈彦达去世时将八十岁,人老了身子也格外脆弱,冬日里的一场风寒就再没好起来,病了几个月撒手人寰。

真正让人意外的是夏青,她本来身体挺好的,但是在陈彦达丧事上哭得脱力摔了一跤。也不知怎么那么寸就摔到了大腿骨,之后人就站不起来了,如怀、婉萍和表姐陈瑛轮流带着她去医院看过好多次,却始终没见到效果。再加上1939年打进脑袋里的那颗弹片,夏青每天都在喊着疼,吃过镇定剂或者安眠药能消停会,但人又昏昏沉沉地不吃饭,身体很快就垮了,年关的时候人走了。

婉萍来跟姜培生说这些,人哭得都在发颤,姜培生只恨自己那时没有陪在婉萍身边,让她一个人承担这么多。

姜培生左右愁得不行,后来还是监狱的政委来给他做思想工作,让他别太过焦虑,开春后新一批的特赦战犯名单就要出来了。

果然开春等来了好消息,62年姜培生终于从监狱出来,国家给他安排了文史专员的工作。同单位的还有他的姐夫杜先生和两位老上司王司令、宋主任,只是此时他早已不用官衔来称呼他们,叫的都是老杜、老王和老宋。

虽说远没从前在民国时那般风光,但日子过得很安宁。姜培生出狱一年后接到了张请帖,那个闲不住的相貌俊朗的湖南人老宋给自己又找了个老婆。

娶妻那天,在北京的旧友都上门去道喜,新人比老宋小十来岁,是学校的老师,相貌很清秀漂亮,姜培生总觉得新人的眉眼有几分像从前的那位宋太太。婉萍也跟着去道了喜,不过从宋家一出来就拉着脸,很是不痛快的样子,睡觉前忍不住跟姜培生抱怨:“宋先生今日的喜宴也太开心了!他只瞧着新人笑,好似完全把四九年去世的夫人忘得一干二净了。”

“男人都是没良心的!”婉萍愤愤地骂了一句,骂完不解气又轻踢一脚姜培生。姜培生睡在床边,看着婉萍的背影心想着“你生老宋的气,冲我发什么脾气?”但想归想,他到底也没吱声。

老宋结婚后不久,很多人也催着老王是不是也要再找个对象成家,但那位朴实的山东人却始终坚持着他这辈子只有一个老婆,那就是17岁嫁给他的福建姑娘。他记挂人家,只是现在不知道夫人与孩子去了哪里,上面了解这个情况之后答应帮他去找老婆孩子。

64年的时候还真把人找着了,不过那时候他老婆和儿子们都移居到南美,只有一个女儿云云还在香港。当年在监狱,老王经常跟人说这辈子就想再见见家里人,他连着写了多封信催着让老婆回来,但一封又一封寄出去都是石沉大海。直到一年后才有了回音,他没等到妻子孩子,只等来一张令人寒心的离婚申请,王太太要跟他离婚!

晴天霹雳啊!老王得知这消息后就生了重病,姜培生和几个老同事都去医院看望过,他整个人像被抽空精神一样,眼神都木了,手脚也是抖个不停。这一病差点没了命,在医院住了好几个月,勉强出院生活也变得很难自理,后来在安排下一个姓吴的老师愿意跟老王结婚。说是结婚,其实照顾他生活更多一些,毕竟老王那时候已经被确诊帕金森,也就是俗称的老年痴呆。趁人还没彻底糊涂,上面人又安排着他女儿从香港来看过老王一次,但也只有那一次。

婉萍记忆里那个高高的山东汉子,一下子就彻底萎了下去。

每次从老王家里回来,姜培生都是沉着脸,有一次婉萍忍不住问他:“你是不是心里埋怨王太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