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太好了。”
夏洛克转而问:“听说外来者要定居必须参与特别的祭典仪式。您知道具体要做些什么吗?”
扎辫男说得随意,“放轻松,一点也不难。后天中午先参加洗礼,按照范本当众宣誓忠于小镇就行。我父亲当年也一样,全程短短十几分钟就完成了。”
夏洛克不可能相信在古怪教堂里的春季祭典没有暗藏诡异。
此时,扎辫男忽然问:“祭典时只要说真话就行,确保您是真心想在印斯茅斯定居。您可以接受这里的一切吗?比如今天的这场雨给您什么感觉?”
“雨水带来湿润的气息,让我感到全身舒畅。”
夏洛克脱口而出,心头却猛地一凛。
他怎么可能喜欢超标的鱼腥味,那让他的鼻子异常不适。
骤雨使得鱼腥味浓度飙涨,他本不该对印斯茅斯的雨生出好感。
当大脑给出近乎谎言的回答时,身体竟是丝毫也不感到违和,真的没再因为降雨而不适。
细想一下,从出旅店到现在为止的五个小时,他竟然没再打一个喷嚏。
「同化」!
电光火石间,夏洛克冒出这个猜测,背后升起一丝寒意。
是因为淋雨吗?还是待在印斯茅斯的时间越长,人就会被悄无声息地被改变?意识思维是不是被一点点侵蚀?
扎辫男对回答很满意,“很好,看来您很适应这里的环境。您真心喜欢印斯茅斯,必然会获得轻松愉快的生活。”
古怪脚链的倒计时没有停止地变动着,这一刻变为「44:00:58」。
柯莎在旅店待了三小多时,将手上的书籍报刊都看完了。
文字记录涉及马塞诸塞州与美国东岸的很多方面,但只字不提「印斯茅斯」。
这点很奇怪。尤其在几本书中撰写了波士顿的商业情况,包括对渔业数据的分析。
比如提到「波士顿龙虾」不是产自波士顿,多数来自缅因州。之所以得此别名,因为波士顿是美国东岸的集散转运中心城市。
波士顿转运的海产品品种繁多。综合多本书的数据,能够清晰追溯海产品的不同产地与销售地。
然而,印斯茅斯榜上无名。
从印斯茅斯坐马车,一天能到波士顿。
两地距离不算远,小镇又以渔业为生,它的名字怎么不在波士顿的渔业综合清单上。
书店店主说小镇卖出过高品质的珍珠,所以不为精美的贝母折扇惊艳。对此,也没有一本书记载了相关历史。
印斯茅斯似乎隐身了。
柯莎越发怀疑小镇的收益来源。
再看旅店内部装修非常华丽,那意味着造价不菲,本钱又是从哪里来的?
下楼主动试探老罗宾森夫妇。
第一眼就觉得这对男女长得很有夫妻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