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芭蕾舞者,自然是新高一的漂亮学妹。
陈启要辞演,负责节目统筹的老师说表演名单已经报上去,来不及换人了。
彼时陈启和时雨正在热恋期,分不出一点时间给别人。时雨见老师实在为难,劝陈启顺手帮个忙。
陈启让步说:“晚会当天我会上台,彩排不去了。”
彩排都不去,更不用说彩排前的练习。
校庆晚会当晚,陈启和那学妹第一次见面,凭着各自精湛的专长完成一场完美表演。
掌声雷动间,金童玉女的传说就这样散播出去,有人认定他俩是一对。
一周后,学妹捏着一封信来班里找陈启,那模样谁看了都知道是要表白。
陈启趴在桌上装睡,时雨却把他叫醒,让他去回应学妹。他老大不乐意地起来,垮着脸问:“你不介意?”
时雨软声说:“外边那些人看猴一样看她,很可怜啊。你就出去一下,把她带去天台或者连廊,避开人群拒绝表白。”
“为什么?”陈启不耐烦,“有必要这么体贴么,时雨你是不是还没搞明白,她是来挖你墙角的。”
时雨在书桌下牵陈启的手,权当安抚,反问:“能挖动吗?”
陈启不假思索:“不能。”
时雨笑了:“那我担心什么呢?”
陈启被噎住。话是这样说,道理也是这么个道理,可为什么他就是觉得哪里不对劲。
最后,陈启还是当着围观群众的面把学妹给拒了。念着时雨的善意叮嘱,他说话不经大脑:“抱歉,我有喜欢的人了。她让我请你喝杯咖啡,或许,交个朋友?”
本意是想让拒绝变得那么不冷漠,可这么一说,就好像他背后的女生在示威。
学妹红着眼睛说:“不,不用了,谢谢学姐。”
趴在窗边看热闹的同学疯狂憋笑,学姐长学姐短地喊了陈启大半学期。
都知道“学姐”指的是陈启喜欢的人,但同学问是谁,他又不肯说,到头来“学姐”成了陈启自己的外号。
陈启很气,某天放学把时雨拐去天台,堵在墙角。
“时雨学姐,我们真的要避嫌到毕业吗?”
时雨讨好地踮脚亲他,说出来的话却很气人。
“陈启学姐,拜托了。”
……
时隔多年,陈启现在想起来还是生气,气时雨的有恃无恐,气他们之间的不平衡。
他依稀记得,事后周展宇告诉他,被偏爱的才有恃无恐,你少爱她一点就好,否则无解。
年少无知时他不信邪,现在他决定信了。
—
电影播到时雨最喜欢的马戏团大合唱,时雨却只能听到陈启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