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杀了我,两国之战势在必行。于我大周而言,不过是少了一统帅,但对南唐,则是灭国之灾。李璟可不是丧心病狂的莽夫。“赵匡胤蹬上一座山丘,笑道,”姜子牙无钩钓文王,我赵匡胤游山钓唐王。“
武义律附和着大笑,这次赵匡胤的诗句他总算听明白了。
一行人越过一株千年古松,道路一下子便狭窄了。溪水从巨石上飞驰而下,落在一湾不足见方的深潭中,激出空谷低回的声响。巨石之上有一草亭,浓密茂盛的林木遮掩着,里面依稀传来人声。赵匡胤与武义律借着林树遮掩,慢慢走近,观看动静。
亭中有一僧人,约莫不到四十的年纪,高眉深目,长相颇有几分倜傥,一身烟灰色的麻葛布僧袍,洗濯得干净,正悠闲地琢磨着台上棋局,口中似乎还念念有词。走得近了才听清楚,那僧人竟是自顾自地在数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只数到七,便又从一开始数。
赵匡胤觉得这僧人痴得有趣,便上前作揖,道:”大师有礼,陌路相逢,冒味打扰了。“
那僧人极快地将赵匡胤上下一打量,笑道:”虽是陌路,相逢便是缘分,施主请坐。“
两人互换名号,方知那僧人法号恒超,是栖霞山中栖霞寺的一僧人。赵匡胤自称赵,单名一个玄字。
赵匡胤见亭中石桌旁有四个石墩,桌上一盘棋已是残局。他原先微末时,常靠与人对弈换酒钱,见有棋局自然跃跃欲试,便问道:”敢问大师是在悟道,或是在参棋?“
恒超含笑道:”棋中有道,参棋便是悟道。贫僧平日无事,摆了五盘棋,施主若有兴致,不妨一试。"他看上去笑意满满的眼睛,闪出清灵的光泽,盯住了赵匡胤。他相信,对方一定会有兴趣。
赵匡胤的思绪早已沉浸在棋局之中,连想了几步棋,听到此言,拱手谢道:“请大师赐教。”
赵匡胤执黑子,恒超执白。开头几步,赵匡胤走的颇为顺利,连杀了白子半壁江山,可越往后,局势便愈发难缠,自己勉强守住了东南角,却见白子在西北借势而起,逐渐连子成片,做活了大半的棋面。最终,以赵匡胤落败收棋。
山间浓密的绿荫遮住了骄阳的肆虐,空气中散漫着淡淡的松脂清香。输了棋的赵匡胤倒是服气得很,便向恒超问道:“大师棋法精湛,布局巧妙,赵某诚服。”
恒超笑意盈盈地说道:“贫僧担不起棋法精湛四字。此棋局开篇黑子便是胜势,若施主不贪功求进,吃了太多白子,结局未必如此。佛家说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名之为道。赵施主这盘棋也不是输给了贫僧,而是输给了自己的贪欲。”
赵匡胤微微一怔,若有所得,笑道:“大师化大义与微末,以棋劝道,令人钦佩。可赵某一生,贪欲怕是戒不掉,看来这盘棋我无论如何也赢不了。”
恒超亦笑道:“人人皆有贪欲,皆有放不下的妄心。故而贫僧这盘棋,向来是无敌的。”
两人大笑,恒超收拾好棋盘,摆上第二局棋。与上局不同,此棋面黑子白子错综摆放,粗粗望去竟有些眼花缭乱。赵匡胤微微皱眉,很快落下第一粒棋子。
开局不久,赵匡胤便觉自己的黑子像是陷入无穷无尽的泥沼之中,举步维艰,竭力经营,也仅仅能盘活出六七子的地盘,总也施展不开身手。在这种情形之下,心绪自然大受干扰,烦躁、恼怒、厌恶之感随着棋局的步步推进也攀绕上了心头。一局下来,竟费了两个多时辰,赵匡胤只觉得自己汗湿了两层衣衫。
局终点子,两人竟战成了平局。
恒超赞许地笑道:“施主能在此等乱局中平静心气,不自乱阵脚,不嗔不怒,殊为可贵。”
赵匡胤谦虚道:“初入此局,只觉得黑白交错,混沌一片,着实让人心烦恼怒,心生厌恶。但在局中待的久了,自然也能明白,烦恼源自生成,旁的花招也不过是花架式,若能平心静气,心无旁骛地做好黑子的棋局,白子自然退败。不过,毕竟明白得晚了,只堪堪与大师战个平手。”
恒超道:“能悟到此处,施主已非常人所及。但若想胜得此局,不仅要放下黑白之争,更要以黑为白,以白为黑。若黑子能懂得白子每一步的意图,循导白子,方能将乱局化作顺局,从中找到黑子得胜之途径。”
话说到此处,赵匡胤心中已如明镜般透亮。他仔细打量恒超,利落的眉峰如山峰般逼人,深深的眼窝中藏着一对漆黑的眼眸,目光湛湛,清亮如水,偶尔闪出的精光,如智者般聪慧,如佛陀般悲悯,又如山林深处潜伏的鹰鹫,带着决绝的杀气。江南人杰地灵,又遇到如此一人物。赵匡胤按下心中的赞许,道:“与大师论棋,胜过读书百卷。还有三局,请赐教。”
恒超看了看天边,摇摇头,道:“今日天色晚了,若再下三局,怕是要到深夜,山路难行。施主若有心,明日还是此地。贫僧恭候。”
赵匡胤点点头,带着一行人沿着来时的山路,又返了回去。
第48章唐主(三)
第二日,天光刚亮,赵匡胤便出发进山。此次连护卫的士兵都未带,只与武义律二人,攀石寻路而来。到了石亭,恒超早已摆好茶具,汲了山泉水,在小泥炉上咕嘟烹茶。
赵匡胤接过恒超递来的茶杯,茶香扑面而来,仔细打量,那茶水清透见底,几片碧绿的茶叶沉在杯底,与寻常所见的茶末、茶膏大不相同。茶水入喉,清润甘甜,赵匡胤有些不惯,便道:“大师这茶倒是别致。”
恒超道:“贫僧不费心制那茶膏,只将茶叶原味奉上,不知施主饮得是否习惯。”
赵匡胤笑道:“倒是不惯,却觉得解渴的很。”
两人相视一笑,恒超将棋局摆好,弈局很快便开始。今日的两局,对赵匡胤来说倒是得心应手得很。第一局以赵匡胤胜四子收局,第二局便胜了十多子。
恒超不住地点头,赞道:“今日第一局名曰痴局,若弈者心念混沌、无有智慧则易陷入迷局,不得其道。第二局看似简单,其实后招渊深,倘若一开始生了傲慢之心,则使自己陷入被动,故而称之为慢局。此局施主竟胜了十多子,可见谦虚之心常驻,贫僧佩服至极。“
赵匡胤拱手笑道:”大师见笑,还剩一局,敬请赐教。“
最后一局与前四局皆不相同,疑云密布,白子落下,十招竟有九招皆是虚招,剩下一落,令赵匡胤疑心不已,不知该落还是不该落。局势进展甚为缓慢,到最后数子,赵匡胤竟输了八十多子。
这么一来,便令赵匡胤很是惭愧,黝黑的面皮都透出一些红晕来,“赵某竟亦未料到,自己的疑心竟如此之重。”
恒超微微一笑,道:”施主无需介怀,贪、嗔、痴、慢、疑本便是人生五毒,真正能堪破之人,世间寥寥无几。贫僧以棋喻道,不过娱乐大家。胜负与否也只是自我障目,人力所能及之处又岂在这棋盘方寸之间。”
赵匡胤道:“恒超师父微言大义,赵某受教。”
“贫僧久居山野、孤陋寡闻,不敢妄自为师。做此把戏,在玄帅面前献丑,亦有些做作。但倘若能江南兴亡有些助力,便算得大功德一件。“
赵匡胤见他将自己的身份说破,亦不觉奇怪,大笑道:”你果真是李璟的说客。南唐满朝文武,最后竟选了名僧人出面和谈。“
恒超双手合十,微微低头,道:”贵国太祖皇帝以武立国,如今不也派了位连自己也信不过的将领出征。可见各家都有各家的难处,又何必彼此为难。“
赵匡胤见他口舌之功了得,果然非是寻常僧人,不敢小觑,便将双眼微微眯起,笑道:”那依大师之间,赵某眼下去留该如何抉择呢?“
恒超仰头看了看天空,此时已近正午,灼热的暑气越过叶片之间的缝隙喷涌而来,”玄帅有一问,贫僧正好备有一答。不过如今暑气渐胜,午间炎热不堪,玄帅若不嫌弃,可至蔽寺歇脚,让贫僧略尽些地主之谊。“
赵匡胤也不推辞,拱手谢道:”那只好叨唠大师清修了。“
步行至栖霞寺走了大半个时辰,寺中松荫满地,蝉声悠长,幽静的寺院一尘不染,不愧是出家人修身养性的好地方。恒超在寺院深处独享一间别致的院落,从东西门进去,是一间深邃宽大的禅房,古朴宁谧,几乎能听到檀香香烟在空中袅袅舞动的声息。雪白的墙面上只挂了一副画轴,画的是江雪飞鸟,孤寂的江面上只剩两只飞鸟靠在一起取暖,题字的笔触清秀细腻,更像是女子的手笔,写的是”雪芦空摇江东泪。“禅房的角落里高高低低地垒满了各类佛经,有些是梵文,有些则是翻译到一半的汉文,看来他平日的主要工作都在翻译这些佛经上了。
赵匡胤随手翻看,只觉得经文晦涩曲诘,只看了几行就头晕脑胀,不明所以。“这些天竺国的书籍真能解救世间苦难?”
“不能。”恒超答道,“世人苦难源于自身,岂能期望佛陀救赎。”
赵匡胤笑道:“那大师译这些佛经有何用处?”
恒超笑意隐然,并不回答他的提问,反而缓缓问道:“玄帅以为战争有何用处?攻城略地、劳民伤财,只为炫耀武力。”
赵匡胤道:“大师只看到战争之时的惨烈,赵某却更加看重战争之后,纷争消弭、动荡结束,更强大的帝国代行天道,自可还世人一片安宁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