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朱允炆的亲卫,竟人手一把!
更令人震惊的是,朱允炆手持圣旨,直接前往军中挑选精锐。
百战之师中百里挑一,普通军队中千里挑一,最终再通过淘汰选出最强的一千人。
这一番操作,令朝堂上的文武百官目瞪口呆。
“陛下,万万不可同意楚王的亲卫名单啊!”兵部尚书秦逵跪地哭诉:“楚王此举,几乎将我大明最精锐的将士尽数收入麾下。这一千人,足以抵十万大军!若将其置于皇城,实在……实在太过危险!”
朱允炆可能造反,大臣们早已说了不知道多少次。
可一向英明的永乐大帝,在此事上却糊涂得令人发指。
“允炆是朕的亲侄子,朕从小看着他长大。他的性子,朕再清楚不过。若再有人挑拨天家关系,朕绝不轻饶!”朱棣的不满溢于言表。
秦逵战战兢兢地抬头:“可是陛下,万一……”
“没有万一!”朱棣厉声打断:“朕的侄子想做什么便做什么,与尔等无关!秦逵,你作为兵部尚书,除了这些捕风捉影的谣言之外,就没有什么正事要做吗?”
“老臣……明白了。”秦逵低下头,心中暗松了一口气。
他的目的很简单,只要不牵连自已就行。
否则的话,朱允炆一旦做出什么不理智的事情,就算是有朱棣的圣旨,最先倒霉的也肯定是他这个兵部尚书。
足足用了月余的时间,朱棣终于挑选好了自已的一千亲卫。
这些亲卫,不仅仅实力高强,而且每一个都是上过战场见过血的老兵。
只要对军略有所了解的人都能明白。
不管多么强大士卒,见过血的跟没见过血的,完全就是两个概念。
朱允炆能清楚的感觉到,在组建亲卫的过程中,朝中大臣对他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前需要他亲自登门笼络的朝臣,如今竟争先恐后地前来拜见。
起初,他们还小心翼翼。
但在朱棣的默许下,胆子越来越大,最后甚至明目张胆地带着厚礼登门。
有几个曾经举报过朱允炆的大臣,也亲自带着礼物登门道谢。
朱允炆本想把这些两面三刀的家伙赶走,却被姚广孝拦了下来。
“殿下,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这些人虽然背叛过您,可现在既然诚心悔过,应该再给他们一个机会。”
不等朱允炆反对,姚广孝就笑着解释:“这是做给其他人看的,让他们知道,殿下有着连背叛自已的人都能原谅的气量。”
朱允炆恍然大悟:“若非大师辅佐,以四叔之能,又岂能坐上这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