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弈修第八百三十四章象棋发展史之当头炮攻击目标的改变从炮取中卒到进兵诱卒取中象
开局当头炮,意图中突破。中央突破,集中一点不计其余,是一种策略。先扫两翼去除羽翼,后再集中主攻中路,是另一种策略了。具体来讲中央突破时候,首先解决突破问题,变当头炮为炮镇当头,即把己方境内的当头炮发出减少炮将之间的子力间隔,发挥出炮的威力。
要想变当头炮为炮镇当头,一般先产生的想法是炮五进四取中卒,这样就能够变当头炮为镇头炮。但是对方不是绑住手脚不能还手呀,跃马防守当然是多数的选择。以后是进马还是出车围绕黑卒的战斗就逐渐展开。这是发展之初选择黑卒为目标逐渐发展的脉络。攻方逐渐加强中路进攻的力量,迫使防守的一方由原来的单一防守到后来的逐渐加强中路防守力量逐渐有了屏风马的出现。当然最初屏风马只是战术性的出现即实际上的形式使当弈者觉得这样走能够加强防守而自然而然走出的,这时候还只是自然性的无意识的,属于战术性的手段。具体的表现就是偶然性不规律性的出现,在战略上还没有形成重要的防守重视程度。直到思想出现意思,把这种战术手段提高到战略性意识层次,屏风马多重防守能够对抗对方中央突破以及中央重点进攻,才会产生以屏风马为中心展开一系列的步数,这样从形式看形成重大的阵型体系逐渐走上历史舞台。聊的有点远了,回到中央突破上话题来,我们为什么要取中兵呢?因为炮镇当头呀!为什么炮镇当头呀,为了使炮发挥威力呀!那么炮发挥威力一定要炮取当头兵吗?当然不是了!随着防守的增强,进攻方发现如果如果把黑卒诱离重要防守位置使之失去重点防护,那么后面再消灭也就容易了,把敌我双方的中路兵都消灭一样能够达到炮镇当头的目的。这样发展史上逐渐出现进中兵诱中卒的阵型系列,即布局系列。在进中兵诱敌中卒时候,当然开始时候还是以消灭对方卒剪除中路子力间隔为主要目的,随着形式的发展,后来发现我不一定要消灭对方黑卒呀!由于进马的出现入敌境后容易攻击到黑中象,这样黑象逐渐也成为攻击目标。黑象所在位置也同样重要,对方马炮子力主要在宫顶线逐渐排开布置,这样双马虽然加强了中路防守但是子力所在的新的位置布置,又成为能够被利用的目标。当头炮进马诱中兵进马取象,进炮将军左右横扫,以象为目标的战术手段逐渐走上历史舞台。
====棋局开始
图(834。1)
7。马二进三(敌攻我守中路不能丢失)
车1进2()一步当头炮取得先手避免对方直接进炮三线横向攻马,此时进车控制三线防止红炮进五。
8。马八进九(不论从防守程度还是阵型结构臃肿程度上考虑,红方都没有马往里进而是一马戍边)
车1平4(好处车到肋道属于中三路,子力来到大的中路。缺陷底马不好处置)
9。仕六进五()炮遇车直面炮受攻
卒1进1(低马这是计划走边线出击)
10。炮八进六()破坏对方计划,造成压制对方在底线的阵型
卒5进1()捉炮驱赶不能达到驱逐目的,直接放弃局部反击解决黑马。看到对方进炮造成中路防守的变化,直接进黑卒,大有诱红兵来战的意图。
11。车九平八()出车
卒5进1()直接进卒形式上是弃卒,目的是诱红兵离开防守,目的还是减少中路子力数量。
图②
12。兵五进一()无根直进诱敌出击,设计为炮扫清障碍。红方车还是低车的情况下难以参与中路防守,此时进兵略显时机早些
马7进5()没有顺炮的遏制盘头马中路突进
13。车八进五(金桔驱赶看似主动,但是有时候适合的是最好的。此时如果单纯防守退炮兑炮是否略显被动?与出车比较优劣如何,有思考的可以留下只言片语)
马5进6()进车没有阻挡黑马的前进步伐
14。车八平四
马6进5()捉又如何,当初可能判断黑马兑马。黑方直接取中相!给红炮发出到横三线的机会,以便左右横扫。
15。车四退三
马5退6(车捉黑马进取后又安全撤退,吃马红方更被动)
16。炮八退六()前线的红炮被迫调回参加防守,失去中相很被动。事后诸葛的讲如果知道早晚要调回红炮那么前面就调回,显然早调回更好。兵力分散,攻不成守不救,兵家大忌!
马2进1(不救自解奔前线)
17。炮六退二()回退生根竖向可攻车
马6进7()已经完成进攻使命,兑换消灭对方防守力量
18。炮八平三()挡路还有车捉炮的棋,害怕黑炮外拨。
炮7平5()不外走侧翼进底就走中路
19。相七进五()一步进相防守了炮也挡住了车,红方左翼黑马有了一个有利的前进环境。
马1进2()黑方取胜还需要后马加入战斗进入前线
20。车四进三
马2进1(红进车方便左调,黑马前进不怕车捉,前线有支撑)
图③
三四个小时已经过去,时间关系后面的大家自己体悟或许更有心得。不好意思!
21。车四平九
前炮平7
22。炮六进五
炮5进5
23。帅五平六
炮5退1
24。兵五进一
车4平2
25。炮六退三
车2进6
26。车九平六
马1进3*
喜欢零基础快速入门的弈修象棋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零基础快速入门的弈修象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