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语若:三叔没听懂,那就说明白点。
“我心里自然是感念三叔三婶的,只是想到我的遭遇,就会忍不住为你们担心。
这里只有咱们叔侄俩,我说句心里话,爷爷满心满眼都是大伯一家子,这次大伯家的事,爷爷把我推出来为大伯平事,那如果他下一次再有事呢?”
秋三叔心里一个机灵:当然是推出自己这一房来给他们的宝贝疙瘩平事!
秋语若继续:“三叔应该知道,我娘是识字的。”
秋三叔点头,这个他当然知道,自家有一百多亩地,日子过的宽裕,如果不是二嫂识字,老爷子是不可能和那么穷的人家结亲的。
秋语若:“就连女子说亲,识字就是一大优势,咱们家我大伯读了那么多年书,除了带着他家全成读书,您家的二生和三良他教过么?”
秋三叔:“三良还小,二生以前和你大伯学过,只是那孩子贪玩,你大伯说他不是读书的料……”
说到这里,秋三叔突然顿住了。
秋语若把想要往上翘的嘴角压了下去,“我小时候也贪玩,但是我娘还是压着我把字都认全了,二生兄弟三五岁的时候贪玩,可是现在早就稳当了……”
秋三叔听着,气的呼吸都变得粗重了,真是自己的好大哥,教他儿子读书识字,却说自己的儿子不是读书的料。
他这是想着,家里只能供得起一个人读书,他如果一直考不上,下一辈只有他自己的儿子识字,家里当然是继续供他儿子读书!
秋三叔气坏了,秋语若就放心了。
只生气还不行啊,还得给他指条路,“爷爷三个儿子,我爹去的早,连我兄弟都一起带走了,幸好三叔有两个儿子,要不然你们兄弟三个房头,就有一房没香火了!”
秋三叔抬头,和秋语若视线相对。
把儿子过继一个给二哥么,这样自家分的家业就能翻倍,只是过继得改口,自己倒是没什么,媳妇恐怕不太愿意。
秋语若也不会做那拆散人家母子的人,“我爹虽虽然去的早,也是上了族谱有家族供奉的,只是我弟弟也跟着去了,我爹每到周年不都是亲侄子的事么。”
秋三叔这次明白了,秋语若的意思是,不用过继,自家儿子只需要二哥周年的时候,给他上个供就行。
其实族里也多有这样的,不过那都是他自己绝了户父辈也没有亲兄弟,远房的侄子给发葬了,就能继承他的房地。
秋三叔心动不已,只是:“你大伯那里恐怕不会答应。”
秋语若看他:“村里人都说爷爷最讲信义,这次我出嫁,不是也让村里人看到了你的仁义么。
有些事,抓住机会了,不可能也能变成可能的。”
秋三叔心如擂鼓,他从未想过,和老大之间,家里的东西自己还能比他得的多!
曾经不可能的事,现在想想,也不是没有可能。
秋语若看着他陷于沉思,慢慢露出笑容。
苏云廷在意识中也笑了,她这是引诱秋三叔回家闹分家呢。
秋语若就是在引诱秋三叔回家闹分家,就是要让秋老头家宅不宁,让秋老大再也过不上吃香的喝辣的的日子。
她在秋家闹绝食的时候,不止一次的想着报复他们的各种方法。
她嫁到苏家,看起来还不错,虽然她自己也确实觉得不错,但是这种不错,是自己调整心态并且对以后有了计划才显得不错,并不是这门亲事就是好亲事。
他们的逼迫,让自己面临过生死,这是已经发生的事实。
有些人,必须要为做过的事付出代价才行。
第12章搞事秋语若可以不计较在秋家……
秋语若可以不计较在秋家时的吃穿,也不计较周老太的言语折磨和不平对待,因为在这个时代,自己能平安长大,是受了他们的庇护的。
但是被不在乎生死,被迫别无选择,自己就得报复回去!
秋三叔听见秋语若的话,沉思了一会,越想越心动,决定回家再和媳妇商议一下,也好商议一个策略出来。
时辰差不多了,两人不再继续刚才的话题,秋三叔去给牛车掉头,秋语若又回内室,给苏云廷翻了个身,轻声的说了句:“你在家好好的,我吃过午饭就回来了。”
苏云廷在意识中应了声:“好”
秋语若出去又叮嘱苏静姝,“关好门,别出去,照顾好你哥,午饭我提前做出来了,中午你只热一下就好。”
苏静姝都一一的应了,秋语若这才带上云澈和小妹,坐上了秋三叔的牛车。
牛车进了前桥庄,就引起了村里人的关注。
别人见秋语若面上并无不甘,忍不住过来搭话。
叔侄俩对视一眼,秋语若就宣传了一路三叔的好名声。
到家的时候,周围已经聚集了不少看热闹的,全家人也都到门口来迎接。
秋语若:看似给我做面子,其实就是秋老头想听别人的恭维。
秋老头自从答应苏家嫁过去一个孙女,为了不被村里人说窝囊,只能把信义拿出来当借口。
自从秋语若出嫁时没哭也没闹,村里人不管心里怎么想,说出的话都是夸奖的。
秋老头这两天很是享受了一番时时被人追捧的感觉。
刚才有人跑过来说秋语若回来了,秋老头就让老婆子喊了家里所有人,出门来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