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学遇碍,初谋展才
小镇比远处看起来更加破败,房屋低矮,街道狭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霉味。
苏云澜微微蹙眉,心中那股古怪的感觉更加强烈了。
她将从山洞里找到的书籍和一些简单的教学工具妥善安置在板车上,轻轻拍了拍,目光坚定。
这些,是她未来教育事业的基石。
小镇上的人们对外来者充满了警惕,好奇的目光落在苏云澜一行人身上,窃窃私语的声音像蚊蝇般嗡嗡作响。
苏云澜并不在意,她径直走到一处较为宽敞的废弃院落前。
这里虽然杂草丛生,屋顶也破败不堪,但稍加修缮,便可作为学堂之用。
她弯腰拔起一根枯草,在手中揉搓着,眼中闪烁着光芒。
“就这里了。”她语气坚定,仿佛已经看到孩子们在这里朗朗读书的场景。
消息传得很快,镇上唯一的夫子,陈夫子,很快就找上门来。
他身材瘦削,留着山羊胡,一身洗得白的长衫,颇有几分酸腐气。
他上下打量着苏云澜,语气不善:“听闻你要在此处办学堂?一个外乡妇人,懂得什么教书育人?”
苏云澜直视着他,不卑不亢:“陈夫子,我虽是外乡人,但也读过圣贤书,懂得启蒙之道。如今流放至此,只想为孩子们做些力所能及之事。”
陈夫子冷哼一声:“力所能及?我看你是想抢我的饭碗吧!这镇上,只有我能教书育人,你一个妇道人家,抛头露面成何体统?”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围观的村民越来越多,指指点点的声音不绝于耳。
苏云澜深吸一口气,正要开口反驳,却听到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传来:“哟,这不是陈夫子吗?怎么,有人挑战你的地位了?”一个身着青衫的年轻秀才,摇着折扇,施施然走了过来。
他名叫吴秀才,有点学问但自视甚高,对苏云澜的学堂更是嗤之以鼻。
“吴秀才,你来得正好!”陈夫子像是找到了同盟,指着苏云澜说道,“这妇人想在此处办学,简直是胡闹!你我身为读书人,岂能容她如此放肆?”
吴秀才轻蔑地一笑,上下打量着苏云澜,眼中满是轻佻:“妇人,我劝你还是早些死了这条心吧。教书育人,岂是尔等能做的?”
苏云澜脸色一沉,正欲开口,人群中突然传来一个粗犷的声音:“办学堂?谁家的孩子有空去学堂?地里的活儿还干不干了?”一个身材魁梧的妇人,双手叉腰,气势汹汹地走了过来。
她是赵大妈,镇上出了名的泼辣,在她眼里,读书识字毫无用处,只会耽误孩子干活。
面对众人的质疑和刁难,苏云澜并没有退缩,她目光坚定,环视众人,缓缓开口……
“诸位……”
“诸位,”苏云澜的声音清亮而坚定,像山涧的清泉,缓缓流淌,驱散了空气中的浑浊,“我知道大家心中存疑,但凡事总要试过才知道。读书识字,并非无用,它能让孩子们明理,让他们拥有更广阔的未来。”
她的话音刚落,人群中突然传来一个略带稚嫩的声音,“我觉得苏姐姐说得对!”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清秀的少年从人群中走了出来,正是萧煜寒的五弟,萧五少爷。
他虽年纪不大,却已显露出几分书卷气。
他走到苏云澜身边,目光坚定地看向陈夫子,“陈夫子,你说女子不能教书,可曾读过《礼记》中的‘女子有行,远于四方’?可见女子亦有才学,为何不能教书育人?”
陈夫子被萧五少爷的话堵得哑口无言,他涨红了脸,胡须颤抖,却找不到话来反驳。
周围的村民也纷纷窃窃私语,他们没想到一个流放犯的弟弟,竟然有如此才学,一时之间对萧五少爷刮目相看。
苏云澜看着挺身而出的萧五少爷,心中暗喜,这萧家兄弟,果然都是人中龙凤。
吴秀才见陈夫子被一个少年说得哑口无言,心中不悦,他摇着折扇,轻蔑地笑道,“哼,光会说大道理有什么用?你们的学堂拿什么教?难道用空口白话哄骗孩子吗?”他目光扫过苏云澜,语气尖酸,“我看你们连一本像样的书都拿不出来吧?”
苏云澜心中冷笑,她早就料到有人会在这上面做文章。
她微微一笑,走到板车旁,小心翼翼地从一个木箱里拿出一摞书籍。
这些书籍纸张泛黄,却散着一股淡淡的墨香,正是她在山洞中找到的孤本。
她将书册展开,露出其中精美的插图和密密麻麻的文字,展示给众人看。
吴秀才原本不以为然的脸上,逐渐露出惊讶的神情,他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地看着那些书,嘴里喃喃自语,“这……这怎么可能?”
他从震惊中回过神来,一把夺过苏云澜手中的书籍,仔细翻阅着,越看越是心惊。
书中的内容深奥精妙,绝非市面上常见的泛泛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