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氏生了一张极大气的鹅蛋脸,彼时面上存着柔和的笑意,颇具亲和力。
“三娘鲜少往我这里来,今日过来,可是有什么事?”
沈沅槿闻言,便也没有拐弯抹角,直截了当道:“王妃容禀:昨儿夜里,刘管事家的以在针线房的黄蕊屋中寻到银线和重莲绫为由将人关了起来,那重莲绫实非偷盗而来,乃是儿在永穆生辰前买来与她缝制衣裙,因未用完,便将余下的布料送予辞楹处置,后辞楹转赠给了黄蕊。”
崔氏耐心听她说完,末了方搭话道:“即便那重莲绫不是她偷来的,银线的来头又该作何解释?我身边的杨媪今日上晌已过去问过话了,黄蕊未能解释清那银线是从何得来的,一味地闷声不响,倒像是默认了。”
沈沅槿被她说得一时没了话,沉吟十数息后,低声询问道:“王妃可否准许儿去见黄蕊一面?”
崔氏面色从容地颔了颔首,命人领她去看管黄蕊的地方。
偏僻破旧的宅院中,沈沅槿迈进那间光线昏暗的屋子,见到了眼睛红肿的黄蕊。
“辞楹信你,我也信你。你不必怕,只管告诉我那银线究竟是何处来的,我也好替你说话沉冤。”
黄蕊眼神躲闪,嗫嚅着想要说些什么,可话到喉咙里还是咽了下去,带着些隐隐的哭腔:“婢子谢娘子和辞楹阿姊肯信婢子,只是对于此事,婢子。。。属实无话可说。”
沈沅槿观她神情,自是不信,还欲再问,黄蕊却说什么都不肯言语一句,沈沅槿没奈何,只能满腹疑惑地离开。
沧濯居。
姜川觉出自家主子阴晴不定,心情似好又似坏,不敢妄加开口,只小心翼翼地伺候着,交代底下的小子和婢女们也细心着些。
陆镇练了好一阵子的字,至掌灯时分方搁了笔,立在灯轮旁,看那窗纸上纵横交错的数道花枝剪影。
下晌陆渊和崔氏提起的婚事令人厌烦。陆镇凝着那些花影,想起了些别的,譬如女郎墨色的发,清澈的眼,盈润的唇,还有那因为疾行过后微微泛红的脸颊。
沉默许久方平复心绪,沉声吩咐姜川:“去查查府上近来有何不寻常的事,沈三娘去崔氏屋里又是所为何事。”
嗣王待沈三娘,相比起旁人,似乎格外关注些。姜川垂了垂眼,心中有了计较,恭敬应下。
短短两日后,黄蕊的事便有了定论,重莲绫非是偷盗而来,银线却是人脏俱在。
当日晌午,黄蕊被人拉扯着撵了出去,衣衫不整,蓬头垢面,神情憔悴。
辞楹见了她那副的样子,几乎一整晚都没怎么合眼,她对黄蕊的情意,沈沅槿都看在眼里,是以翌日晨间,沈沅槿陪着她往黄蕊家中去了一遭,特意带了好些日常需用到的小物件。
大理寺。
难得这两日事务不多,陆昀并未外出办案,坐于案前翻看去岁青州的案件卷宗。
其中一桩县衙小吏与其妻相争,失手将其杀死的案子引起了陆昀的注意。
从卷宗所载的文书来看,那小吏薛琚自述其妻蛮横无状,常口出恶言,事发当日,夫妻二人发生口角,其妻以棍相击,薛琚气急,遂夺棍反击,争斗间一时乱了力道,失手将妻子打死。
然仵作验伤,薛琚身上并无明显的伤痕,反是其妻伤痕累累,且致命伤在头部。
薛琚那厮年近三旬,又岂会不知头部乃是可致命之处,若非有意,那致命伤缘何会在脖颈以上。
此案最终由县丞定为斗杀,那薛琚不过被判入狱两年,着实有失公允。
陆昀看后只觉薛琚之妻死得实在冤屈,胸中义愤填膺,自提笔蘸墨,写了折子,上呈圣人。
隔天此事便已传得沸沸扬扬,沈沅槿亦有所耳闻。
然,朝中透出的声音以一派老臣的态度为主流,认为县丞的判决正当,妇人无德,击打其夫,夫还手管束并无不妥,言此案确为突发无意的斗杀无疑。
“这世上如临淄郡王这般肯为女郎鸣冤的男郎,约莫没几个罢。”辞楹坐在月牙凳上做针线,凝眉感慨道。
沈沅槿听她说完,搁下手里手卷,抬眸望向窗上摇曳的树影,脑海中浮现出初见陆昀时的场景。
第19章她似乎从未戴过耳坠
因端午将至,天气越发炎热,便是没怎么动亦会叫人生出些许热意来。
沈沅槿坐在凉榻上,打着团扇扇风祛热,那扇面上刺了一朵山茶和玉色蝴蝶,乃是经她亲手绘就,一针一线绣上去的。
辞楹的话语萦绕在耳畔,不由令她想起时人称赞陆昀:清正端方,谦和守信。
谦和守信,先前几回与他的接触中,沈沅槿已见证过了,毫不质疑;而那清正端方四字,沈沅槿如今听闻此事,方有了深刻的体会。
沈沅槿看来,封建社会对人的压迫主要体现在阶级和性别之上,陆昀出自宗室,却能超脱这两者、不顾朝中其他同僚的眼光,为出身贫寒的女郎鸣冤,莫说是在这样的时代,便是放在现代,亦极为难得。
辞楹观她长睫微垂,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心下便知她必定是将自己的话听进了耳里,这会子正思量着临淄郡王的这桩事呢。
这几日因为黄蕊的事,辞楹的心情不大好,已有许久没有显露过笑颜,今日听了这桩冤案,越发心情低落,也没什么话去劝沈沅槿,只静坐着陪她发呆,没再言语。
至酉时一刻,盈袖过来请沈沅槿去正房陪沈蕴姝和陆绥一道用晚膳。
暗自忖度过后,方记起今日是初一,依照惯例,陆渊要去王妃崔氏处安寝。
沈沅槿和沈蕴姝一左一右地坐在陆绥身边,辞楹和盈袖、枳夏等人则在一边的小几处用膳。
沈蕴姝自幼接受的思想与旁的士族宦官之家并无不同,主仆不可同桌而食,能做到现下这样,相比寻常主子待下人的态度,已有极大的不同。
“我瞧着你和辞楹这两日都有些闷闷不乐的,可是出了什么事?”饭毕,沈蕴姝端了漱口的清茶过来,温声问出心中的疑惑。
沈沅槿才刚搁了筷子,伸手往盆中盥洗,微不可察地沉了沉眸,黛眉轻蹙,“辞楹原先在针线房交好的一位女郎被撵了出去,偏又病了一场,不免为她悬心。”
针线房撵了位绣娘出去,沈蕴姝亦有所耳闻,好似还是针线房管事杨媪悉心栽培的,倘若没有这桩事,将来杨媪年岁再大些,针线房大抵是要由她接管的。
经此一事,杨媪亦受了牵连,丢了针线房管事的差事,叫王妃打发到二门外做些粗使活计去了。
杨媪乃是先王妃离世后王孺人一手提拔上来的,在针线房理事多年,而那新提上来管事的媪妇则与刘管事沾着些亲缘关系,如此看来,这桩事似乎并不像表面上看来得那样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