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公公差点笑出来,道:“是芈宸华和他的皇帝老爹都耍赖。”
“卧槽!”
秦王李杰又跳起来道:“这两爷子还真够不要脸的,好好好!本王就去大楚国会会这两爷子。”
说完,丢下秦公公,迈开大步就走。
“王爷稍等,王爷稍等。”秦公公在后紧追道:“更衣,更衣。”
秦王李杰头也不回道:“大事要紧,大事要紧。”
秦公公也是无可奈何,只有由着秦王殿下。
。。。。。。。。。。。。
“宣政殿”
李源和大臣们终于盼来了秦王李杰。
只是,秦王李杰就是一身长袍而来,让李源略微不满,不过,现在不是计较这个的时候。
秦王李杰一进“宣政殿”就大呼小叫道:“父皇,父皇,大楚国那两爷子真的要赖账了吗?”
秦王李杰此言一出,“宣政殿”上有摇头的,有笑的,气氛一下活跃起来了。
李源脱口道:“大楚国那两爷子赖账,确有此事。”
说完,也不由笑了,自己怎么跟着这个六皇子说“两爷子”的话出来。
秦王李杰“卧槽”一声,道:“还真如此,那好,本王就去大楚国找那两爷子收账。”
说完,突然想到了什么,“嘿嘿”一笑,道:“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本王心急了,忘了拜见父皇。”
说完,就跪拜下道:“拜见父皇。”
也不等这个皇帝老爹说“平身”,就爬了起来,道:“请父皇赏赐本王一个钦差大臣。。。。。。”
“不不不,赏赐一个大使,本王好去大楚国找那两爷子收账。”
李源没有马上回答六皇子,看了众大臣一眼,道:“诸位爱卿有什么话说?”
太子李瑞出列,拱手道:“回父皇,儿臣无异议,秦王为使,出使大楚国。”
建王李建、珣王李珣、翔王李翔、信王李信道:“儿臣附议太子殿下之意。”
接着几个尚书大人和其他大臣都都“附议”。
李源点头,道:“既然太子和诸王以及各位大臣都同意秦王为大使出使大楚国,朕就任秦王为大使,即日率使团出使大楚国。”
秦王李杰唱一个大喏,道:“谢父皇。”
。。。。。。
退朝后,太子和诸王还有几位尚书大臣被传到了“甘露殿”。
出使大楚国的人选很快选定后,议事一番后,李源留下了太子和上官伯泰。
李源给太子和上官伯泰赐座赐茶,太子和上官伯泰谢了父皇(皇上)。
李源喝一口茶水,道:“上官大人,有什么话就说吧!”
上官伯泰没有诧异,他相信皇上早就看出自己有话。
上官伯泰拱手道:“皇上,臣确实有奏,臣以为,秦王殿下出使大楚国,是为了讨取万州府,我们是不是应该配合秦王殿下。”
李源心念一闪,兴趣盎然道:“上官大人,说详细一点。”
上官伯泰应一声“遵旨”,接着道:“秦王殿下出使大楚国时,我们大唐国应该有一支精锐之师前往梁州府一带,给秦王殿下助威。”
太子李瑞眼睛一亮,道:“父皇,上官大人言之有理。”
李源不动声色道:“有大军开往梁州府,难道就不担心大楚国也派出大军应对?”
皇上的问话和秦王殿下预计的一样,这让上官伯泰暗暗惊叹秦王殿下的预断。
“皇上,臣以为,大楚国不会派出大军应对,最多,也只是象征性地派出为数不多的人马,以堵大臣的口舌。”
李源“哦”一声,道:“怎讲?”
上官伯泰按照秦王殿下说的,道:“其一,大楚国正准备和大周国一战,重兵都隐蔽在了大周国方向,如果想要应对我大唐国,再调兵部署到我大唐国一方,岂是小事,也很容易暴露自己的军事部署。。。。。。”
“因为我们大唐国在梁州府摆兵,不是秘密行动,而是大张旗鼓,这就不是要开战的表现。。。。。。”
“其二,我大唐国派出的兵力也不是为战的大军,只是要让大楚国明白,如果拒不交出万州府,我大唐国可以兵取万州府。”
“其三,这次我大唐国讨要万州府是出师有名的,在万州府用不用兵全在大楚国。”
“皇上,最关键的是,大楚国现在根本就没有要和我大唐国开战的计划,大楚国非常清楚与两国同时开战的后果。”
“所以,臣以为,我大唐国可以派一支精锐之师前往梁州府,而且,最好是我大唐国的‘黑甲军’。”
李源点头,道:“上官大人认为‘黑甲军’哪一支缨队前往梁州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