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若非他在进宫之时,散尽家财,与彼时的司礼监秉笔攀上了些许关系,侥幸得以进宫当值,似他这等成年之后,自行阉割的
"阉人
"均要被发往
"净军
"当值。
净军,顾名思义便是具有些许战斗力的
"军队
",只不过其人员组成尽是些自行阉割的成年阉人,亦或者在宫中犯错,被贬谪出宫的壮年太监。
此时此刻,朱由校方才意识到在史书中被专门提及的
"移宫案
"背后究竟暗藏着何种凶险。
难怪郑贵妃以及李选侍有胆量
"挟持
"皇长子朱由校,以至于令文武百官都束手无策,只得请郑贵妃的亲侄子出面劝说,这才令听上去有些荒诞的
"移宫案
"得以顺利结束。
原来除了遍布宫内宫外的眼线之外,郑贵妃手中竟是还握着这样一支不为人知的
"军队
"。
"殿下,您这边请。。
"
半晌,见朱由校迟迟没有从震惊中醒转过来,心中窃喜的魏朝不由得轻咳一声,示意朱由校加快步伐。
在乾清宫外,还有别样的惊喜在等着这位自幼养于深宫之中,没有半点根基可言的皇长子呐。
。。。
。。。
乾清宫外,内阁首辅方从哲眼神迷茫,近乎于有些失魂落魄的盯着上首的宫殿。
因为忧心泰昌皇帝身体,昨日他于乾清宫告退之后,并未返回宫外的府邸,而是宿在了文华门后的文渊阁,即大明
"内阁
"所在。
虽然此举严格来说有些违制,但国朝传承两百余年,名存实亡的
"规矩
"还少吗,更何况泰昌皇帝龙体抱恙,随时有可能撒手人寰。
他作为内阁首辅,留宿文渊阁,也在情理之中。
"元辅,
"就在方从哲内心五味杂陈,担忧饱受内忧外患所困扰的大明,未来该何去何从的时候,便听得一道轻微的呼喝声从其耳畔旁响起。
抬眼望去,发现是近些时日才刚刚入阁的刘一璟及韩爌两位东林魁首携手而至。
"季晦兄,虞臣兄,
"强压住心中的忧虑,方从哲声音疲惫的朝着二人点了点头。
与他这位任职七年,饱受朝野争议的内阁首辅相比,眼前这两位东林骨干却是显得
"众望所归
",不但被陛下亲自起复,更于士林间享有莫大的声誉。
一念至此,方从哲的内心愈发酸涩,估计随着乾清宫的泰昌皇帝龙驭宾天,他这位内阁首辅的宦海生涯也将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