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集还是有些担忧:“那你确定砖厂一直有销路?”
李抗日指了指城墙内的房子:“你看那些房子,迟早要翻新,要重建。工人比农民有钱,他们也会想要更好的住房。我相信,只要我们质量过硬,砖厂不愁没销路。”
李抗日的信心不仅仅来自于他对市场的判断,更来自于他对国家的信任和对未来的憧憬。他相信,只要跟着国家的步伐,李家村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在淮北的寒风中,李抗日站在破旧的村委会前,他的身影在风中显得格外挺拔。村委会的牌子已经有些褪色,但那几个字依然清晰可见。村民们围在他身边,眼神中既有期待,也有不安。李抗日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能驱散这寒冷的天气。他声音洪亮地对村民们说:“乡亲们,咱们李家村的日子不好过,但咱不能就这么认命!现在有了口粮,大家伙就能先抗一抗,把砖窑弄起来。几个月没收益怕什么?只要咱们这个砖厂能建起来,烧的砖淮北抢着要!咱们就有翻身的希望!”
村民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人点头,有人却面露难色。李抗日知道,他的这番话,不仅仅是对未来的憧憬,更是对大家信心的鼓舞。
杨县长坐在一旁,眉头紧锁,眼神中透着深思。他看着李抗日,这个年轻的小伙子,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执着。杨县长知道,李抗日的提议大胆而冒险,但他的每一句话都击中了要害。李抗日继续说道:“您看,淮北明年要大展,砖头需求量大。从外县拉砖,不仅费时费力,还浪费国家的油资源。我们的拖拉机虽然有力,但油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杨县长的内心斗争激烈。他知道,如果李家村能自力更生建起砖厂,不仅能解决就业,还能为县里的建设提供便利。但这样的冒险,万一失败了怎么办?他沉声说道:“李抗日,你这是要把全村的命运都押上啊!”
李抗日微微一笑,眼神更加坚定:“杨县长,我们李家村的人不是孬种。去年我们修水库、平村路,大丰收都挺过来了。砖厂建好后,不仅不会影响农业,还能让我们的劳动力有更多的用武之地。”
杨县长被李抗日的决心所打动,但他还有一个关键问题:“这砖厂,最终归谁所有?”
李抗日毫不犹豫:“当然是村里的!砖厂赚的钱,交税、工资,剩下的就用来改善村里的生活。我们要建学校,让邻村的孩子们也来读书,不用再走远路。还要照顾无子女的老人,建个小卫生所,让我们的赤脚大夫有个地方。”
杨县长震惊了。这样的设想,简直是农村改革的一剂强心针。他站起来,目光如炬:“李抗日,你这是在改变李家村的命运,甚至是整个淮北的命运!”
两人的对话,让在场的张集心跳加。他紧张地看着杨县长的反应。最终,杨县长长叹一口气:“好吧,李抗日,我原则上同意了。但这件事,还得县里开会决定。”
李抗日和张集离开县委大院时,张集感叹道:“抗日哥,你这一招太厉害了!你就不怕万一吗?”
李抗日望着远方,微笑道:“怕,怎么不怕。但我知道,如果我们不拼一把,就永远没有出路。你看那些工人,他们住得简陋,但他们有钱就会改善生活。我们的砖,一定能卖出去。”
夕阳洒在李抗日的身上,他的背影显得格外高大。他不仅是在为李家村谋一条生路,更是在为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绘制一幅充满希望的未来画卷。而这一切,都将在淮北的土地上,缓缓展开。
李抗日笑着答道:“我不是对我的判断有信心,而是对我们的国家有信心。我看了新闻报纸杂志,咱们拿了那么多苏联老大哥和其他社会主义兄弟国家的订单。听说很多纺织厂和服装厂的缝纫机都被踩冒烟了。很多工厂都开始连轴转,人休机器不休。”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望向远方,仿佛看到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咱们的国家现在正挂起一阵东风,咱们就要接着这股东风做一个风筝。”
张集看着李抗日,目光中满是钦佩:“抗日老哥,你说得好啊。有一句诗,是我当年听评书时最喜欢的,今天我觉得用在你身上特别合适。”
“哦?是什么?”李抗日好奇地问。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张集激动地说,仿佛这句诗就是对李抗日最好的赞美。
而此时,李家贵坐在自家破旧的屋子里,心里满是后悔。他是李家村里退出村民互助小组的十七个家庭之一。退出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总觉得别人会欺负他,有时候他敏感得过头了。一点点小事都会在他心里无限放大。
李家贵心里有些想法。他在民国时期是在隔壁县里帮人烧砖,是一个砖窑的管事。那年代能在砖窑当管事,不说心黑手狠沾染人命吧,但多多少少都是个狠角色。李家贵在建国之后是受过审讯的,因为砖窑、矿场等是民国时期最容易滋生黑恶势力的地方,很多砖窑和矿场的厂主与狗腿子手上都是沾过人命的。所以他也接受了调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当地政府调查走访后,确认李家贵手上没有血债,在砖窑工作期间虽然管理严苛,但也多以语言辱骂工人为主,基本没有动手打人伤人的事情。所以最后李家贵也没被怎么样,建国时期定成分。因为李家贵当过砖窑管事,有一些薄财,就被定位了富农。他也是李家村之前唯一一个富农。
他自认为自己之前民国时期在砖窑管事是没做什么坏事的。自己又没和其他工头一样,天天拿着个棍子走来走去,看谁不顺眼就敲一棍子。自己最多就是骂骂人,在砖厂有的工人笨得和头驴子一样,还不许骂了?不骂他们祖宗十八代,他们都不长记性。
但话是这么说,李家贵总觉得村里人在背后议论他。因为自己好像和村里其他人都不合群,其他人定的都是贫农成分,自己一个富农是不是不太好?人这种东西有时候真的很奇怪,一边喜欢装逼凸显自己和群体的与众不同,但另一边又害怕真的和群体不同,最后被群体边缘化或抛弃。
所以李家贵的思想包袱很重,最后在村民小组里也东想西想的,结果退了组。这一退,就开始后悔了。
因为今年其他加入村民小组的农户都大丰收了。可是自家的田每亩只收了二百三十五斤的麦子,比其他人少了足足六十五斤。这可是少了一个人一个月多的口粮啊。李家贵坐在家里生闷气,老婆孩子来劝他都没用。他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心里暗暗誓,明年一定要加入村民小组。
他看着窗外的田野,心里满是无奈和期待。他知道,自己错过了今年的机会,但明年还有希望。他要抓住这个机会,重新融入村民小组,和大家一起努力,让生活变得更好。他相信,只要努力,未来一定会更好。
喜欢四合院之我说都听着,不许反驳请大家收藏:dududu四合院之我说都听着,不许反驳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