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全本小说>四合院之我说都听着不许反驳 > 第251章 村庄的变化1(第1页)

第251章 村庄的变化1(第1页)

在李家村,今年村里的年猪格外多,足足养了三头,这在以往是很少见的。村民们围坐在一起,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纷纷感叹道:“今年可以过个肥年了,这可真是件大好事啊!”李抗日也跟着点头附和:“当然是好事,农民有足够的口粮,可以支撑明年的吃喝,这是最大的好事。”

然而,李抗日的脸上却隐隐透着一丝愁容,他皱着眉头,若有所思地说:“是啊,这是好事啊!但是我这心里怎么就不知足呢?”张集听到这话,满是疑惑地看着他:“嗯?李抗日哥你什么意思?”李抗日叹了口气,缓缓道出心中的困惑:“今天我卖粮,去县城里看了。淮北最近两年展的很快啊,工厂都多建了好几个,新的商场也盖起来了。里面的东西好啊,什么都想买。但是咱们农民摸摸口袋,你猜怎么着?没钱!”他双手一拍,脸上浮现出自嘲的笑容,语气里满是无奈。

张集沉默片刻,然后缓缓开口:“嗯,农村缺乏现金收入,这是一个问题。我跟在焦裕禄书记身边学习的时候,焦裕禄书记就和我说过。中央对于这样的问题也很重视。”李抗日赶忙追问:“中央是怎么说的?”张集想了想,认真地说:“农村经济散、乱、小,单一自耕农既无法承担扩充耕种的成本,也缺乏抵御外力的风险。往往一个小旱就能让一个殷实的自耕农家庭直接返贫,甚至是家破人亡。”

李抗日听了,一拍巴掌,眼睛一亮:“说的太对了!农村靠天吃饭,咱们修了水库不也要老天下雨吗?雨多了,雨少了都是事儿。”张集接着说:“是的,所以焦裕禄书记在大营区工作也在考虑这个问题。同时书记还和我说过,农村多为自耕农,可以获得的现金收入少。往往无法承担更贵的城市工业产品。”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农民既无法享受到现代化商品带来的便利,同时也导致农村和城市之间的经济交易成本无限度拉高。为了获得更多现金收入,农民往往要在农闲时期出门打短工。但是短工的收益很难保障,甚至有的短工还具有一定危险性。”

说到这里,张集想起了毛主席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便接着说道:“毛主席曾经说过,我们国家还有几亿农民生活在十六世纪。焦裕禄书记说这是主席在告诫我们这些基层工作者,世界已经二十世纪了,我们的农民不能还生活在十六世纪啊。”李抗日听了,深有感触地说:“是啊,能过好日子,谁要活在十六世纪呢?但是你看看,咱们李家村现在的农民可以吃饱饭了吧。但也只是吃饱饭。一个农民全年的现金收入只能相当于一个城市工人一个月的工资。”

他停顿了一下,又继续说道:“你看看李四妹的那个老公高宏民吧。他在乡里也就是个拖拉机手,一个很普通的工作吧。但是在我们村里多少人羡慕啊。”张集点了点头,表示理解。李抗日又说:“还有李四妹的那个弟弟李伍,他读了初中,是我们村学历最高的。但是他想着的是什么呢?读好书去县里找个工厂当工人。当然,这个想法没错,我们李家村要一个中学生干嘛呢?留下来种地吗?”他自嘲地笑了笑。

但是,李抗日的脸上又浮现出一丝忧虑,他坐在火盆边上,用一根烧火棍扒拉着火盆里的炭火,沉声说道:“但是张集老弟啊,你就没觉得这里有些说不通的事情嘛?”张集看着他,不解地问:“嗯?”李抗日道:“你想啊,李四妹这样的好姑娘都想嫁到乡里县里,找一个工人当丈夫。李伍这样聪明的孩子都想读了书,以后离开李家村到县里乡里当工人。”

他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当然,这些都无可厚非。人都想要过好日子,我完全理解他们,也支持他们。”但是,他话锋一转,又说道:“可是我作为村支书我就会在想。李四妹这样的好姑娘和李伍这样的聪明小伙都离开农村了,那我们村里剩下来的都是些啥歪瓜裂枣啊?”张集听了,沉默不语,李抗日又说:“就这些歪瓜裂枣以后还要拼命的往乡里县里挤呢。”他的话虽然有些直白,但却道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

李抗日说了一个大实话,张集陷入了沉思。李抗日又说:“你我都打过仗,我就问如果一个部队里没有一些聪明的、有血性的骨干作为支撑,你说这个部队能打好仗嘛?”这话把张集给问住了。因为国民党军队里确实没多少聪明和有血性的。因为聪明和有血性的要么被整死了,要么投诚了。不过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李抗日的话,因为国民党军队真的打不好仗。所以张集点了点头:“确实。”

李抗日叹了口气,无奈地说:“所以啊,咱们村里只会越来越差。因为人都要走了。除非以后中央下一纸文书,让农民以后只许种地。”张集听了,沉默片刻,然后说道:“可是这合适吗?《朝闻》杂志里不是写了吗,我们搞社会主义不就是为了消除阶级剥削。要是这么搞不就人为搞起了阶级?农民不也想要去县城买得起各种好东西嘛。”李抗日说道这里忍不住叹息道:“张集老弟,我实话和你说吧。我今天去了县城,找了县长要了几个招工名额。但是我现在又突然不想把这事儿公布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张集完全明白李抗日现在内心的想法了,他也忍不住叹息一声,但还是开口道:“李抗日哥,这个该说还是要说啊。”“我就说说,我就说说。”李抗日笑着摆手,但是笑的比哭的还难看。

当天晚上,李抗日给张集接风,他弄了点村里自己酿的地瓜烧酒。张集坐长途车带了一些煮鸡蛋和花生还没吃完,一并贡献了出来。两人就着花生、地瓜干、煮鸡蛋来下酒。张集看得出李抗日心情不好。这种心情不好不是针对谁,而是一种难以割舍的依恋,是一种对乡土深沉的爱。李抗日希望李家村更好,但是他现在迷茫了。所以他难受,他痛苦。

等到李抗日喝醉了,张集把他安置在火盆旁,给他盖上自己的呢子大衣。“李抗日老哥,你是真的对自己的故乡爱的深沉啊。”张集默默的说道。一夜无话。

转过天来,李抗日又和没事人一样,他拉着张集,让他陪自己一起去县里问县长招工名额的事情。“李抗日哥,你昨天…………”“昨天是昨天,今天是今天。村里有些上进的年轻人,总不能一辈子困住他们,在李家村说媳妇都不容易。难道让他们断子绝孙啊?”李抗日的话虽然有些无奈,但却透着一种豁达。

村里的交通工具不多,除了一个老马车就一个老的不行的自行车。李四妹昨天倒是送了自己弟弟一个自行车。但是人家姐姐刚送,自己现在就去借,多少有些不要脸。在县长面前自己可以不要脸,但是村民面前李抗日还是很要脸的。“嗨,走着去呗。在部队里追击敌人那一次不比十八公里长。”张集倒是无所谓。听到张集这么说,李抗日也哈哈一笑:“行,那就走着去。”

不过两人最后也没走着去。因为走到半途的时候他们就碰见了高宏民。昨天回娘家后,李四妹要在娘家住几天,高宏民第二天就上班,所以下午就回乡里了。“支书,去县里吗?我捎你一程啊。”高宏民把拖拉机停在两人面前。李抗日有些犹豫:“这不合适吧。”“嗨,没啥不合适。我这不是帮县里拉砖吗?刚好顺路了,这拖拉机有三十匹马力,相当于三十匹马呢。在拉你们俩也不费事。”在高宏民的邀请下,李抗日和张集两人上了运砖头的拖拉机后斗。这放在后世绝对属于严重的交通违规,交警碰见能罚死你。

但是在这个年代却压根没人管,甚至路上要走路去县城的人还羡慕地看着李抗日和张集坐在一堆砖头上呢。

“这拖拉机力是大啊。这么多砖一口气就拉着走了。”李抗日坐着拖拉机轻松地攀过一小段上坡路段,拖拉机都不带停歇的,轻轻松松。要是牛马车,这一段上坡能费老鼻子劲了。

“诶,宏民啊。我问你,你拉这么多砖干嘛?”

开拖拉机的高宏民道:“哦,听说县里要搞什么饲料厂,还要养什么虫子,说是养虫子给鸡啊、猪啊、鱼啊当饲料什么的。还有一些厂子也要扩大,县里缺钢铁和砖呢。钢铁是从淮南市里拉过来,砖就从隔壁县买下来。”

李抗日听到这里好奇道:“钢铁我知道要从淮南买,砖也要去隔壁县买吗?”

“嗨!咱们淮北没烧砖的啊。”

“那你们就一车一车的运。”

“那还能怎么办?”

“这没砖厂,咱县里自己盖一个不就好了。何必这样运,多费油啊!”李抗日有些心疼。

高宏民耸耸肩:“这我就不知道了,县里有自己的打算吧。”

喜欢四合院之我说都听着,不许反驳请大家收藏:dududu四合院之我说都听着,不许反驳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