龀詹徽向来和蓝玉交往密切,自然也是朱允熥这一派系的坚定支持者。
虽说朱允熥已经明确地表示出自己愿意就藩,但是蓝玉一派对于朱允熥的期望远远不止于此。
就藩?就什么藩?
直接入住皇宫才是最佳选择,何必如此这般来回折腾。
然而,这样的想法却无法直截了当地说出口。
于是,詹徽从容地说道。
“陛下,此事与其询问微臣,倒不如问问吴王殿下本人,或许他对于这个问题有着属于自己独特且深刻的见解!”
朱元璋对这个回答感到颇为满意,随即转头看向了朱允熥。
“允熥,对于吕学士和给事中们所提出的意见,你有什么样的看法?”
朱允熥向前迈出一步,说道。
“皇祖父,臣孙以为,几位大人所言句句在理,如今天下百姓正在水深火热之中遭受着灾苦,如果孙儿执意要求就藩开府,确实显得有些不顾大局,咱们对这事儿采取一种变通的方式来执行?”
朱元璋微微眯起眼睛。
“如何变通?你详细说来让朕听听。”
朱允熥接着说道。
“不如先从现有的宅院中划拨一处相对较小的,供孙儿暂时居住,待到日后国家财政状况逐渐宽裕,再说,如此一来,既没有违背朝廷的制度规定,又能够缓解当局面。”
朱元璋问道。
“你当真愿意如此委屈自己,接受这样的安排?”
朱允熥一脸诚恳说道。
“皇祖父一心以天下苍生为重,孙儿又怎敢因为个人的私欲而不顾全大局,况且,能够为大明分担解忧,孙儿心甘情愿。”
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
“好,不愧是朕的好孙子,能有这样的胸怀和觉悟,实在是难能可贵。”
这时,朱棣插话说道。
“父皇,允熥贤侄如此深明大义、通情达理,实乃我皇家的一大幸事,但这开府之事,终究是朝廷一直以来的规制,不可轻易地做出更改。儿臣认为,不妨先让允熥贤侄在京城寻觅一处合适的住处暂且安顿下来,待日后时机成熟,再行开府就藩之事。”
朱允熥转头看了一眼朱棣,施礼说道。
“多谢燕王叔父的关心,孙儿一切都听从皇祖父的安排。”
朝堂上的大臣们又开始交头接耳,低声议论纷纷。
朱元璋大手一挥,果断地说道。
“此事就依照允熥所言,先为其寻一处宅院进行安置,工部需尽快去办理此事。”
众臣齐声回应道:“陛下圣明。”
朱元璋看了一眼朱允熥,缓缓问道。
“允熥,你刚才说道有想法,咱且问你,你想怎么样?”
朱允熥欠身回答。
“臣孙觉得如今我大明最为紧缺的便是人才,为了给大明的未来培育人才,臣孙打算放弃此次建府的机会,在应天城内开设一座小学,臣孙自己则出任小学的校长,短期内也就住在校舍之内了,如此一来,便不需要大兴土木地建造吴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