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懂个啥?这些蠢货进了诏狱,还不是咱们想让他们招什么口供就有什么口供?你以为咱们锦衣卫的七十二道酷刑都是摆设吗?”
“这也能行?”
几个属下都惊得目瞪口呆。
何广义端起酒杯,喝了一口,接着说道。
“那是自然,在咱们锦衣卫的诏狱里,就没有撬不开的嘴!只要咱们想,什么罪名都能给他们安上。”
一个下属挠了挠头,疑惑地说。
“可是,万一他们是被屈打成招的呢?”
何广义瞪了他一眼。
“哼,在这诏狱之中,哪有什么冤枉不冤枉!只要上头想要的结果,咱们就得想尽办法弄出来。”
另一个下属小心翼翼地问道。
“大人,那要是被上头知道咱们胡乱用刑,会不会……”
何广义冷笑一声。
“怕什么?只要事情办得漂亮,上头才不会管咱们用了什么手段!”
众人听了,面面相觑,心中虽觉得不妥,但也不敢再多言。
何广义又说道。
“你们都给我记住了,在这锦衣卫做事,就得狠得下心,不然怎么能立得住脚?”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继续陪着何广义喝酒,只是心中却各有心事。
经过这段漫长时间的不懈努力,五千名定远骁卫终于全部满员。
不仅如此,他们还都配备上了明光铠、唐横刀以及精钢枪。
如今的他们一个个兵强马壮,英姿飒爽。
再加上凉国公蓝玉抽空前来帮忙练兵,这群士兵的战斗力可谓是突飞猛进,一日千里。
就算是面对实力最为强劲的十二团营,也有一较高下的能力。
“舅姥爷,您给评评,我现在所拥有的这支队伍的实力,跟咱们大明的精锐相比,究竟如何?”
蓝玉缓缓地摇了摇头。
“虽然如今有了质的改变,但是你要知道,那些大明的精锐可都是身经百战之师,而你手下的这些将士,一场战斗的洗礼都未曾经历过,又怎么可能轻易地发生蜕变呢?”
朱允熥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可是,如今这太平盛世,还有打仗的机会吗?”
蓝玉再次郑重地点了点头。
“熥儿,你要明白,如果你现在不做好打仗的准备,日后一旦有战事发生,就只能挨打!”
朱允熥一时没了主意,只好虚心地向蓝玉请教。
“舅姥爷,那依您之见,我该如何练兵,才能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呢?”
在这位经验丰富的凉国公面前,这些问题自然都不在话下。
蓝玉滔滔不绝地传授着自己的经验和心得。
这一天,朱允熥率领着一些定远骁卫到市上去购置一些物品。
正走着,迎面走来一群卫士,簇拥着一个豪放不羁的男人。
在那男人的身侧,还有一个小胖子,骑着高头大马,紧紧跟随着那个粗豪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