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连忙恭敬地跪了下来:“臣孙恭聆圣训!”
朱元璋接着说道。
“大明每日事务繁杂,咱日理万机,犹觉得力不从心,吴王能深知咱的心意,安抚那些受伤的兵士,使得朝廷的恩泽能够广布于每一个人身上,功莫大焉!朕就赐予你这些兵一个番号,名叫定远骁卫!”
朱允熥一听,心里简直乐开了花。
只要有了番号,自己就能名正言顺地招人了。
能够招到人,就能够训练出一支战斗力超强的新军。
将来不管是在朝堂内争斗,还是抵御外侮,都会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然而,此时还跪在地上的刘三吾尚未起身。
“陛下,允许藩王养私军,实乃朝廷的大忌,长此以往,局势必将陷入失控的状态,臣冒死直谏,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那些弟子、门生们也都纷纷为他助威,齐声附议。
朱元璋的声音愈发阴沉。
“你们也不要捕风捉影了,咱的话还没有说完,允熥,虽然你能够创建这个定远骁卫,但朝廷一不给你拨人马,二不给你拨装备和钱粮,所有问题你都自己解决,能招到多少养多少,全凭你自己的本事,你可有意见?”
“臣孙并无异议!”
他并非没有招兵买马的实力,关键在于朝廷的制度允不允许。
如今困扰自己心中最难的一道题已然解决,这意味着他可以暗中积蓄自己的力量,以应对将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刘三吾等人还欲再劝,朱元璋却不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
“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退朝!”
朱允熥饶有深意地看了一眼刘三吾,然后迈着无比自信的步伐离开了朝堂。
不久之后,他来到了曹国公李景隆的府邸。
此时的李景隆正在专心研读他父亲留下来的兵法,看到朱允熥前来,李景隆显得格外热情。
“表弟,什么风把你给吹过来了?”
朱允熥也笑着说。
“表哥,你虽继承了表叔的爵位,可如今却一直赋闲在家,我给你谋了一个差事,不知你愿不愿意干?”
李景隆愣了一下,好奇地问道。
“什么差事?”
“皇爷爷今日给了我一个定远骁卫的建制,可朝廷一没给我调人,二没给我分拨武器,三没给粮草,我想把这支队伍建立起来,所以想请你去做一个中郎将,官衔从四品,不知表哥你愿不愿意?”
李景隆说道。
“只给你一个番号,什么都没有,让我去做一个光杆司令,这能有什么用?表弟,你这不是坑我吗?”
朱允熥说道。
“也许这就是皇爷爷对我的一个考验吧,想当年汉武帝刚刚继位之时,窦太后掌权,军权掌握在大将军窦婴手中,而汉武帝则另建一个羽林卫,任命卫青为将,后来这个羽林卫也成了汉朝赫赫有名的军队!他们能行,我们为什么不能行?”
李景隆被说得热血澎湃,但还是忍不住问。
“汉武帝建立羽林卫是为了和窦太后争权,那你建立定远骁卫,又是在针对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