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朱允熥这么说,唐知信顿时感觉如芒在背。
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都用一种鄙夷的眼光看着他。
“陛下,臣实在是冤枉啊!臣对大明和陛下的耿耿忠心,天地可表。之所以在维护那些倭国使臣,是因为考虑到我们大明的面子,绝非投降了倭国人!”
朱允熥立刻反驳道。
“唐知信,你口口声声说为了大明的面子,可你所谓的面子就是任由倭国使臣在我们的国土上为非作歹,残害百姓吗?”
所有的文官都面面相觑,哑口无言。
李鸿儒仍心有不甘,他向前一步说。
“既然吴王殿下言之凿凿,坚持您的观点,那么不管是鸿胪寺还是我礼部,对于接待倭国使臣这件事,我们彻底不管了!臣倒要看看,您吴王殿下究竟能把这事做成什么样!”
朱允熥本就年少气盛,听到这话,顿时怒从心起。
“干不了就下去,你这迂腐的老家伙,真的让人厌烦至极!孤来接手就我来,希望你往后莫要再对本王指手画脚!”
李鸿儒听闻此言,犹如遭受了奇耻大辱。
他全身颤抖,涕泪交流地转身面向朱元璋,哭诉道。
“老臣侍奉陛下二十多年,一直兢兢业业,以身作则,不敢有丝毫懈怠。如今竟受不了这黄口小儿这般侮辱,老臣实在是痛心疾首,这就请辞,请陛下恩准!”
朱元璋的心中此时也是怒火翻腾,冷冷地说道。
“辞呈暂且留中,李鸿儒,你先退到一边吧!”
大臣们看到朱元璋明显偏袒自己的嫡孙,都不禁面露失望之色,一个个唉声叹气地往旁边退去。
只有蓝玉等武将,望着朱允熥的这番表现,心中满是欢喜,暗自向朱允熥竖起大拇指。
朱元璋将这一切看在眼里,面无表情地对朱允熥说道。
“对倭国使臣善后的事儿就交给你了,允熥,这件事若处理得好,过往之事便既往不咎,但若是处理不好,休怪咱翻脸无情!”
朱允熥恭敬地抱拳行礼。
“皇爷爷尽管放心,孙儿定当全力以赴,我一定会对倭国使臣好生安慰的,相信经过孙儿这一番劝说,他们定会乖乖配合我们大明执法的!”
唐知信在一旁冷哼了一声。
“吴王殿下,您怕是太过自信了。倭国国王足利义满可不是好惹的主儿,您如今得罪了他们的使者,万一他们因此恼羞成怒,举兵前来骚扰我们大明,这责任谁来承担!”
朱允熥噗嗤一笑。
“孤说你坐井观天你还不信,如今倭国的天皇乃是后圆融,足利义满不过是他手下的一个大将军罢了。连这等基本的情况你都不知晓,还在这儿信口胡言。”
说完,朱允熥不再理会唐知信,留下了一个鄙夷的眼神,昂首阔步地走下殿去。
他刚走出殿门,便立刻把锦衣卫佥事何广义叫了过来。
“老何,今天你陪着孤去鸿胪寺好言抚慰一下冈本一郎!”
何广义差点跳了起来,大声说道。
“殿下,莫怪臣无礼。我们大明光明磊落,何错之有?我们凭什么要给那个倭人道歉?主辱臣死,殿下,您不要冲动,让臣去手刃了那个人渣,一切后果由臣自己承担!”
朱允熥笑着制止了他,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