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宜个子不高,脸尤其白,袖管下的手腕没有缰绳粗。谢白乾坐在马背上,足足比他高半个身位,只觉得那好像是风中一尾芦花,不堪一折。
“没问题,我以前和老师骑牛出行。骑马与骑牛是一个道理罢?”半君说。
江宜亦踩蹬上马,坐稳了。半君给他围了一件披风,立领挡住雪白的两颊。
“出发!”谢白乾下令。
晨光熹微,二十名亲兵尾随,一路向群山重岭中驱驰。
“江宜!江宜!”半君策马紧跟在江宜身边,“你若是撑不住,可以与我同乘。”
“你先管好自己吧!”狄飞白的喝斥声伴随马鞭长长扬起。
马蹄踏破溪流,飞溅的水滴闪烁曦光,划过的轨迹像刀锋形状,切开树林,天光缓缓从一线缝隙中漏下来——
江宜睁开眼,那一条笔直的光路就透过罅隙落在他脸上,犹如被一分为二的正是他的面孔。
鸫鵍掠振长翅,从一指宽的缝隙中倏忽闪过,快得仿佛一眨眼。
周围的一切犹如浮出水面,变得清晰起来。
山棱,林冠,飞鸟,江流。空气中充满未经开垦的荒蛮气息。
想起来了。
他从房间里被人绑架,丢来了荒郊野岭。
琅祖
一张少年的面孔出现在缝隙中央,匕首映射着颤抖的光线。
他看见麻袋里的人睁着眼睛,两人怔怔对望。
蓦地那少年反应过来,骇得大喊一声,栽倒。好像受到迫害的是他而非江宜。
江宜挣扎着坐起来,环顾四周,一时也无法判断自己身处何地。话说当时他正在房中交代与歹徒有关的线索,虽是心知肚明,遭到追杀必是因半君听见的那句口号,却是瞒下了这一节没有提及,只说见到了一位同伙少年。
那官兵执笔唰唰记录他交代的内容,听到此节忽然发难,以炭笔向他两眼之间戳刺。
江宜下意识闭眼,紧接着便是黑暗降临,被人套上麻袋,脑后猛敲一记。
动手那人想必是并未考虑过麻袋打开后里面是活人还是死人,此时江宜再摸自己的后脑勺,那地方已经瘪下去一块,随着时间过去总算还能复原。换作其他任何人,遭了这一击只怕都再也爬不起来了。
无怪乎那少年看江宜像看鬼似的。
江宜道:“劳驾。”
少年猛蹬两腿,连连后退,一只手挡在脸前。
江宜:“……”这时他突然认出来,此人不就是雨夜里提红灯笼走出厅堂的那个少年?青天白日下,少年身上诡谲的气质褪去,原来只是个普通人,略长的头发盖住眉眼,布衣左衽,露出指缝的眼光像受惊的小雀。
“你别动!”少年终于克服了恐惧,重新以匕首对准江宜,“不许动!”
江宜两手摊开。
少年手持凶器埋头冲上前:“啊啊啊——!!!”
江宜毫不躲闪。
只是这种淡定不能理解为勇气,而是出于对死亡的无知。别说他知道小小一把匕首并不能奈何自己,就算死亡果真近在眼前,他也只会举手欢迎,当作修行的另一项圆满。
刀尖停在胸前一寸。
少年啊啊啊大叫着斗牛一样冲上来要杀人,最后一刻却站住了,手抖得拿不稳匕首,精铁反映的光线像它最初划开麻袋时一样凌乱。
地面上绽开浑圆的水渍,那是从少年下巴处滚落的泪珠。
江宜无奈道:“我还没有死,你不必这样难过罢?”
不说这话还好,少年一听江宜“竟”还没死,哭得更为凶猛,俨然一副不知该如何对上峰交代的模样。
江宜心想,这回遇到比狄飞白还难应付的小子了。
他见那少年哭得专心,短时间里顾不上自己,便迤迤然将那绑人的麻袋踹去一边,四下里转悠一圈,打算看看此地距离菁口驿有多远。
歹徒那一棍子下去能杀死人,却不能把江宜打晕。他被人七手八脚拖出房间时其实是清醒的,只是还没反应过来,未及求救已经不知身在何处了。
现在回想起来,那些歹徒或是去而复返,或是就藏身在菁口驿中,躲过了官兵的搜寻。甚至谢白乾派来闻讯的官兵,就是歹徒之一假扮,却不知为何单单掳走自己。江宜确定,以狄飞白的身手,若有人敢打他的主意,只能是鸡蛋碰石头。半君却也不在,兴许是逃过一劫。
且兰府号称有十万大山,横看成岭侧成峰,山山各不同,江流如骏马奔腾,虹桥飞架云间,岚气绕梁不绝,举目四望尽是山岚流水,更不知何处是人间。
江宜唯有叹气。他印象里并没有被运送得太远,却已经找不到路了。
那少年哭完了,大喊道:“你不能走!”
江宜道:“谢天谢地,你终于冷静了。不知这位小兄弟如何称呼?在下叫江宜,宜江宜山宜幽溪,倒是应景。可惜好景不能常住,若没有别的吩咐,还得劳驾小兄弟指个路,送我回驿馆。”
少年道:“你不能回去!我杀不了你,却也不能放你走!”
“为什么?”江宜问,“你的同伴会怪罪于你?”
“你回去,他们就会杀了你。”少年脸上挂着泪痕,风吹开他的额发,一双眼睛如碧湖春涧,明亮澄澈。江宜为这样的目光一怔。
“我不会杀人,但他们杀过很多人。”少年说。
且兰府境连边隩,地接戎藩,都督府城规模阔达,外接低矮的羊马城,城墙内外设有马面、敌台、角楼与瓮城,借助天然河道环绕而成护城河。绞盘吊架千石重的板桥于护城河上,谢白乾一行人骑马过河,单足枭敛翅掠过头顶,于河面投下瞬没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