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嘛,也乐得如此。
他对于教导小儿儒学这件事情从没有反感的意思。
因为,这是他本人乐意做的事情。
陆斌虽然超乎寻常,小小年纪已经拥有成年人看待问题的方式方法,但架不住他这会儿就十岁多点儿,站直了不及人胸高。
杨慎自是愿意将儒家教义,核心教授给他。
遑论,这亦是他父亲所希望的事情。
所以,教便教了。
还真是羡慕这小子,也不需要在科举这条道路上去诘屈聱牙,点灯熬油。
现今世道,凡举业之学子,皆以苦行,不修理而在字句乃至标点符号上折磨自己,十年里修八股,看题解,与承题破题以为十年苦寒,此苦寒,与其说是求儒,不如说是在求官!
就连他杨慎亦有这样一段堪称痛苦的时间。
好在,家学渊源,父亲杨廷和有儒学正统之理念,有求家国安定,治理天下之心思。
是故对子要求甚严,直接将儒学分成两大块,一块是考试的根基,一块是儒思的根基,非举头并进,则就算是中了举人进士,父亲也会用各种理由,将其打落尘埃。
那会儿的日子,杨慎思来,是真庆幸上天赐予了他一身过目不忘之呢,否则还真未必能达到他爹的要求。
更庆幸自己父亲的严格,使得他未落入方仲永之流。
而羡慕陆斌,也羡慕在这儿了。
陆斌只需要学习儒学最有意思,最吸引人,最让真正儒者自傲的儒思就够了。
那种纯粹的折磨,他根本不会涉及。
所以,陆斌一路上学的,可就不是论语多少个字儿,哪个字儿可以怎样解析,哪两个字儿可以拆分,怎样的文字可以为八股文添彩的内容,怎样起题跟符合儒意这些东西。
杨慎自己学这些东西出身的,晓得那些东西到底有多无用,多折磨人。
他直接转变一贯严肃教育的作风,反而像是一名说书先生一样,直接从历史讲起,从春秋时期儒学儒思讲起,从最开始礼崩乐坏,社会崩溃,导致孔夫子行天下欲复周礼开始讲起。
陆斌历史底子不算差劲,春秋历史他也晓得,毕竟当年上初中的时候,历史课总是叫人感到期待,于是一些基本的东西记的牢靠。
后来也曾或偶然,或必然的搜集并记录了许多知识。
再加上两世为人,想法不同,竟有了自己的见解。
那是与杨慎传统儒家思想,王阳明儒学支脉心学思想都截然不同的思想。
两人之间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时常就会产生争论,辩驳。
譬如,杨慎说“先圣是在春秋末时的鲁国出生的,因为周天子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缘故失去了诸侯们的信任,同样也失去了作为天子的威严,这直接导致诸侯争雄之心日起,欲取代周天子而号令天下的心思愈发浓厚,大小国家之间互相争战,今日你占据一城,明日我割据一地,百姓没有办法安宁的生活,夫子在幼年就学,以及青年做官的时候亲眼观之,亲耳听之,最终确定,这即为礼崩乐坏的结果。”
陆斌直接反驳道“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只是起因而已,诸国争霸的真正原因应该是两个,一:周天子自身实力薄弱,诸侯强而王弱,可谓枝叶强于树干也,所以即便周幽王是一个不那么昏聩的君王,诸侯对周天子迟早也会生出悖逆之心。”
“对,没错,我就是这个意思。”
“还有呢,第二点,这是吾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周天子奉宗法祖制而不思变通,任以人为牲口,时常以之祭祀上苍,用以祈求风调雨顺这样的事情,国家仍旧以奴隶制度为主,只有少数贵族才可以被称之为人,而大多数时候,一个奴隶的价值甚至不如羊皮,所谓百里奚举于市也,被秦国奉为宰相的百里奚,竟然也是奴隶出生,秦国仅仅用五张羊皮就换取了未来争霸天下的本钱,可见,固化的思想,让多少大才,能臣差点毁于一旦,如此昏聩固化,如何能够让周天子的国家稳固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嗯!你的基本功很扎实嘛,不错,你说的固然也有道理,可我要论及的是儒学,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无论如何伤害的还是无辜百姓,误农时,费田耕,父子无亲,君臣无道,这正是因为权欲蒙蔽的心思,礼仪不存的结果,若是所有人用礼束缚自己心中的兽欲,用道德来规范行为,父子爱,夫妻爱,君臣爱,祖孙爱,师徒爱,官民爱,这样一来,哪里还会有什么纷扰呢?”
“哪里能够如此呢?人必然要先学会爱护自己,接着才可以去爱护别人,道德规范的行为,应当是不行恶事,然后再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照顾别人,如若一个人连自己的母亲都不去照顾,而跑去照顾别人的母亲,以此来彰显自己的善良,体现自己的道德,那么不必说,这一定是一个罪大恶极之人。”
“但若是国家不安稳,总是战火连天,那么又去哪里才能够找到安稳的乐土,来照顾自己以及自己的妻子儿女,父母亲长呢?因此维护国家的安稳,维护社稷的稳定,是每一个生活在国家中的人应当做的事情,不应当有所犹豫,这是大义之所在,类比如春秋时期名曰陈不占者,平日里胆小如鼠,随便一人说话大声一些都叫他害怕,可在国家危难之际,在主君身陷囹圄之时,他却义无反顾的前去解救,虽然被兵戈之声吓死在主君门前的道路上,可这就是不损气节的体现,所谓仁者之勇,就是这样了。”
喜欢大明:嘉靖是我哥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大明:嘉靖是我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