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青时睁眼看向不远处小小的格子窗,叹气,也不知道妈妈怎么样了。
中午的时候大姑家的几个孩子都放学回来了,小小的院子一下变的热闹起来。沈青时牵着被奶奶叫醒的弟弟出了屋子。
大姑家孩子真的太多了,沈青时和几位表姐相处不多,除了小时有交集,长大后几乎没怎么见过,所以仅靠名字并不能对号入座。除了张俊……谁让他是家里唯一的男丁,就算不记得长相也能知道他是谁。
张俊比她大一岁,正是熊的时候,看着就皮,沈青时拽着小弟的手不让他乱走,怕惹上熊孩子。大哥二哥没多久也从屋里出来了,家里多了陌生人,那绝对是要被围观的,大姑也知道孩子肯定都不认得谁是谁了,就挨个的介绍了一遍,算了年龄,论了哪个是哥哪个是姐,然后就开饭了,也没特意让几个孩子亲近的意思。
中午吃的卤面。没办法,孩子多,家里没那么大的桌子,索性一人端一个碗自己找地儿吃。
沈冬梅不在家吃,她把饭盒装好,临出门跟亲娘说,“娘,你看着点时间,别忘了让孩子上学。”
沈奶奶摆摆手,“你赶紧去吧,家里不用操心。”
沈青时知道大姑应该是去给大姑夫送饭。
大姑和大姑夫在县里开了家服装店,位置应该还在集贸市场里,等几年后县里的百货大楼竣工,他们才把店铺迁到商场。
吃过饭,奶奶在厨房收拾,沈青时四个扎一堆,大姑家的孩子扎一堆,有点各自为营的意思,双方并不说话。沈东把弟弟妹妹叫到奶奶睡的那屋,小声叮嘱,“都乖点,别惹事,有事先跟我说。”
“大哥,咱妈啥时候过来啊?”沈南声音也特别小。
沈东绷着脸,“我哪知道,总得等病好了。”
“万一要账的再去医院咋办?”沈南挺忧虑。
沈青时先一步说,“咱大姨跟咱爷在呢,应该没事,二哥,你吃饱了没?”
沈南被转移了注意力,摸摸肚子,“还有点饿。”他看大姑家的孩子都是吃一碗,就没敢提添饭的事。
沈青时看向大哥,沈东瞪沈南,“又饿不死!别丢人现眼!”
显然,这也是个没吃饱的。
沈青时原本想晓之以理劝大哥二哥别这么拘束,毕竟正长身体的时候,又都是半大孩子,就算敞开了吃能吃多少?大姑大姑夫大概也没那么小气。但话到嘴边,想了想又咽了回去,大姑可能不会计较,她那几个表姐大概会有意见。
这可不是她小人之心,而是有事实根据的。
五岁那年她跟小弟被爹妈送到大姑家住了一段时间。
好像是为了躲避计划生育?
忘了是哪个表姐了,成天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说她跟小弟是吃白饭的,说这里是她家,让她跟弟弟滚,话很不中听。这事儿已经过去很多年,但对沈青时来说却是童年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毕竟天天都要跟表姐吵一架,然后被气哭,搁谁也忘不掉。
反正她没忘。
那是她人生中的第一次尝到寄人篱下的滋味。
当时爸妈是拿了钱给了生活费的,表姐都这么冲,现在他们真是吃白饭的了,估计更讨人嫌。况且当年虽然表姐是出头鸟,可她记得很清楚,其他几个表姐还有大姑夫在表姐跟她吵架的时候都只是很随意的劝两句而已,并没有严厉制止表姐的言行。
想到这里,沈青时叹气,算了,到底是寄人篱下,有点眼色总比没眼色强。
晚上大姑夫回来,家里就更热闹了。大姑夫为人还行,就是有点嘴碎,也不分场合,在饭桌上就开始讨伐起爸爸来。
他跟奶奶说,“广就是不正干,心不正,以前跟他一块卖布的亮子人家都发了,现在都盖二层楼了,看他混的啥,孩子都养不了!”
沈青时四个跟鸵鸟似的低头吃饭,不敢发表意见。毕竟大姑夫人家也没说错话,她爸确实不正干,坑老婆孩子不遗余力。
但讲真,作为亲闺女,听到人这么埋汰自己亲爹,心理上还是有点不舒服的。
你说矛盾不矛盾!
沈青时自己都嫌弃自己,怪腻味的!
大姑拉了大姑夫一下,“行了,吃饭就吃饭说这些干啥!”又看自己亲娘,“娘,我再给你盛碗汤吧?”
奶奶把碗递过去,“先问问张俊几个还喝不喝了。”
因为人多,晚上就分成了两张桌子吃饭,沈青时四个因为是客人坐主桌,表姐几个在小桌上吃。
大姑笑一声,“锅里还多着,喝不完!”
在大姑家住了两天,期间倒是没发生什么矛盾,毕竟大姑家的孩子基本都不搭理他们四个,所以也算相安无事。到第三天他们转战到了小姑家里。
小姑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闺女,家里条件要比大姑家好得多。只是小姑夫人比较傲,没大姑夫那么接地气,所以虽然大姑夫嘴碎点,还喜欢不分场合的说她爸是非,但真比较起来,沈青时倒是更喜欢大姑夫。
小姑家房间多,在这里大哥二哥可以单独住一个屋,不用和人挤。小姑夫虽然不好相处,但小姑家的孩子都挺好的,要比大姑家的孩子好相处些,表哥表姐表弟会主动跟他们说话,也会带着他们在附近玩,沈青时看得出来,大哥二哥在小姑家要比在大姑家自在些,起码吃饭的时候敢多吃菜了╮(╯_╰)╭。
在小姑家住了三天,等小姑婆婆过来住,奶奶就带着他们四个离开了。早上先是坐三轮到乡里,然后再走路,半道遇到熟人,坐上了顺风驴车,快中午到了沈家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