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起一根小木棍,沿着藤找到了根,用小木棍挖掘根部周围的泥土。山上的泥土很硬,费了半天劲,才挖出一点点。看着露出来的褐黄色块茎,心里一喜,果然是野葛根。
葛根粉清热下火,不仅养胃,还具有美容养颜的功效,城里不少夫人小姐都爱吃。
她看了周围,不远处还有几棵,可惜手上没有工具,只能先回去,看看下午能不能把陈氏或方桃哄来,自已力气不够,需要她们出力。
刚走到山脚的稻田处,就遇到了两个小姑娘,是大房那边的李青兰和李青莲。
因为婆母偏心,还没分家时陈氏和嫂子何氏就十分不对付,分家之后更是想老死不相往来。
陈氏嘴上没说,但也看的出来她很不喜欢自家的小孩跟大房那边的玩,何氏就更加,反复叮嘱孙儿们不要接近李青禾她们,说那一家都是丧门星,可谓赤口毒舌。
“喂,你哪里捡的那么多菌子?”,李青兰看着李青禾背后满满一篓子的菌子,立即盛气凌人地问,要知道她跟堂妹一大早就上山了,两个人捡的还不到半篓。
李青兰是大房长子李福的女儿,比她大一岁,长相还算清秀,只是总感觉鼻孔向上,不拿正眼瞧人,平时就爱明里暗里地欺负她,还经常让跟她玩得好的小姐妹不搭理她,导致她在村里的人缘不佳,只有一两个平时走得比较近的小玩伴。
懒得跟她纠缠,李青禾面无表情的回了句“野驴沟”,就越过她们,有胆子你就去捡呀,大人都没几个敢去的。
“你,你怎么跟我说话的?”李青兰见李青禾不似以往的见到她时的畏畏缩缩,有些来气。
“怎么,你当自已是大小姐啊,要人卑躬屈膝地听你的话”,说着李青禾还瞄了一眼李青莲。
李青莲是大房二儿子李康的女儿,才八岁,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看来平日里也没少被李青兰欺负,李青兰背上空空如也,装着半篓菌子的背篓居然让小她四岁的堂妹背。
李青莲听了李青禾的话,只抿抿嘴唇,低着头不知道想什么。
李青禾懒得再搭理她,不管李青兰在后面如何刺她,置若罔闻,直接走回家。
葛根
回到家中,太阳已经挂在了半空,春天的太阳并不灼热,反而有些暖洋洋的。这么快就中午了啊,李青禾喃喃自语。
院子的竹竿上晾晒着方桃洗好的衣服,家里空无一人,只有院子后面鸡舍里的母鸡咯咯地叫,把菌子倒在地上,挑出品相不好的,晚上炒来吃,而鸡枞和品相好的,明天拿去集市卖。
清石县城里面分为东西南北四坊,城东这边每月逢五跟十就有一次集市,县城附近村落的乡下人都喜欢那天挑些自家种的农作物去卖,李青禾一家所在的上溪村距离县城十来里路,走路要一个多时辰。
一个时辰对农村人来说不算什么,每逢五逢十这天,陈氏也会摘些青菜瓜果,带上家里母鸡下的蛋去集市卖。
农村人一般只吃两餐,上午吃一餐,晚上吃一餐,中午是没得吃的。
这会儿阳光不烈,想必家人们都下地去了吧,李青禾也不好意思偷懒,戴了个草帽,准备去帮忙干活,顺便跟陈氏她们说说下午进山的事。
她们家得地都在一处,比较好找,远远的就看见陈氏在给瓜苗青菜浇水,方桃在锄地,小文坐在一个小板凳上扯南瓜地的草,小武就负责看管调皮的小菱儿,防止她扯了瓜苗菜苗。
辛勤又温馨的画面,让李青禾百感交集。每天夜里都在想念21世纪的家人,看到这一幕,她才彻底的清醒过来,21世纪已是前世,眼前这些,是她今世要保护好守护好的家人。
“禾儿,小文说你背了个竹篓出门,是不是偷偷进山里了?”陈氏一手提着水桶一手拿着水瓢,看到大孙女来了,劈头盖脸地问。
李青禾吐了吐舌头:“我实在太想去捡菌子,捡了满满一个背篓呢,还有很多没捡完。”
“现在捡菌子的人不少,怎么会有这么多给你捡?”陈氏狐疑。
“我去了野驴沟,那里没人去,一地的菌子都没人捡”,李青禾道。
“什么?你去野驴沟做甚,那是以前埋惨死之人的地方”,陈氏听到孙女去了不要命的野驴沟,声调都高了好几个度,连不远处在翻地的方桃也望了过来,满脸不赞同和担忧。
“我身正不怕影子斜,而且我也没看出野驴沟有什么不同。”
“你真是,下次莫去了,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那不是要了我的命?”
“我下午还想去,那里还有不少菌子没捡,我想捡了明天拿去卖,还有几棵很大的野葛根呢,你跟我一起去挖了吧。”
“不去,你下午给我乖乖来地里干活”,陈氏果断地拒绝。
“你不跟我去我自已偷偷去”,李青禾威胁她。
“你!罢了罢了,我就随你去一趟”,陈氏知道大孙女性子执拗,要是不让她去,她还真可能偷偷去,总不能把她绑起来,还不如她陪着去一趟。
“嘻嘻,奶奶你真好。”
“滚滚滚,去把南瓜地那里的草拔了,等我把丝瓜秧浇完。”
“好嘞。”
得知奶奶和大姐要去山里,小武也要嚷嚷着去,最后还是被陈氏强硬得留在家里。方桃十分担忧,提出自已去,让女儿留在家里。
“娘,你不知道那野葛根在哪里的,得我自已去”,李青禾道。
“阿桃,你就别去了,把剩下的地翻完,明天赶集回来,我再种些胡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