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见到李青禾的模样,开始时微微一顿,脸上闪过一丝疑惑,不过很快就消失不见,问:“你是要写信吗?”
“呃,对,我想写信,多少钱啊?”,李青禾微窘,看个男的看入迷,快速调整一下心态。
“写信一文,信封和信纸一文”,少年道。
李青禾:“还可以自已写?”
少年:“当然。”
李青禾虽然想要留一幅这个美少年的笔墨,但还是决定自已写,她的字迹好认,家人们一看就能看出来,便道:“那我自已写。”
少年给她递过笔和纸,她拿过来就开始写:
亲人们安,吾是青禾,一切安好,今在丹州府壁山县七里镇牛角村,望来接。
落笔:李青禾
字比之前好看不少,但是跟眼前这个少年刚才写的,还是天差地别,不过李青禾也不在意,接过它递来的信封,写上禾食记的地址以及收信人。
李叔眼快,见李青禾把信塞信封里了,就连忙递上一个铜板给那少年。
李青禾见信已写好,钱也给了,遗憾地再看一眼美男子,就下了桥。
“李叔,寄信要去哪里寄啊?”,她还不是很了解写个时代的通讯方式。
寄信
“这个我昨日就打听过了,说是可以给几个钱让行商帮忙带,不过行商带信的速度慢,还不保证一定送到,也可以去找信客,信客价格高,速度快些,我们去找找哪里有信客吧”,李叔答道。
李青禾点点头,问:“驿站不可以寄信吗?”
李叔笑道:“驿站当然可以寄信,不过只寄官府里面的大人的信,平头老百姓的信他们不收的。”
原来如此,那只能找信客了。
两人找了个路人打听壁山县城哪里有信客,那人也热心怕他们找不到,直接把两人带到一个小铺子门口,指着这小铺子道:“这里可以寄物什,也可以寄信。”
李青禾连连道谢。
那人带完路挥挥手就走了。
李青禾赶紧进到铺子里面,入门是一个长桌子,桌子后面坐着一个伙计,“你好,我们是来寄信的。”
那伙计抬了下眼,问:“寄哪里?”
李青禾赶忙回答:“寄到宁州府清石县。”
那伙计听了也不着急回答,找出一个小本本,在上面翻找一下,业务好像不太熟练。
过一会儿看似终于翻找到了,蹙着眉看了下,道:“宁州府只在宁州和清石设置了铺子,你这信刚好可以寄。”
李青禾听了心里也是一喜,连忙把信拿出来递过去,心想这就是古代版的快递吗?
那伙计接过信,道:“这里到宁州府收费八十文。”
八十文?这么贵,难怪说家书抵万金,这八十文一般人家可舍不得花。
李叔这边已经把钱拿出来,心里十分肉疼,不过想想那豆腐手艺,可不是八十文可以换来的也就释然了。
李青禾感激道:“李叔,到时候我亲戚来了,定会还你的。”
李叔笑笑,道:“没事,到时候我去打几只兔子,就能挣回来。”
那伙计收了钱,在信上戳个印子,又写两份字契,盖章以后留一份,另一份递给李青禾。
李青禾接过字契,问:“这信大概什么时候能寄到?”
伙计:“我们这是五天出发一次,下一批是明天,你今天来得刚好,到清石县预计十天左右天吧。”
这也太久了,不过也没办法,若是自已回去,有没有钱另说,路途遥远,遇到什么事情也不是自已这个小身板能解决的,还是等人来接吧。
寄完信后,李叔怕她饿着,又带她去吃了碗面才去买东西,直到太阳下山,才回到牛角村。
禾食记近些日子的气压很低,熟客们也基本都知道小掌柜失踪的事,也不好在店里面高谈阔论,吃饭也是来去匆匆。
私塾今日休假,小文站在柜台后木着张脸收钱,菱儿在一旁乖乖坐着,见自家大哥这会儿不忙,仰着头问:“大哥,大姐什么时候回来,菱儿好想她。”
小文摇摇头,表示自已也不知道。
“官差为什么不肯帮我们找大姐?”
小文听了铁青着脸,想起大姐失踪的次日,奶奶和娘去官府报官,官府却爱搭不理,过两日又去问,那县令说什么清石县每日不知道有多少小孩走失,要是每个都帮忙去找,那怎么忙得过来,还不如做长辈的看管好自家小孩,竟是连严查出城的人都不肯。
奶奶跟娘没办法,只能花钱雇人帮找,只是这么多天过去,依然没有半点消息。
去年县丞的儿子被没长眼的人牙子拐了,官府硬是封城三天,官差每日上门挨家挨户搜查,最后在人贩子的窝点找到了人,如今换成他大姐,却得不到半点帮忙,还不是因为自家平头百姓没权没势,心里暗暗地发誓,以后定要加倍勤快苦读,考取功名,让别人不敢轻看了他家人。
……
牛角村靠里的李家,这日李叔李婶半夜就起来了,满脸喜气地磨豆子,煮豆浆,脸上不见半点疲倦。
等李青禾她们起来的时候,豆腐都已经压好了,李婶正往垫了布的箩筐了面摞上一块块巴掌大的豆腐,而另一个箩筐里放着满满一桶豆花和一小壶糖水,李叔和大毛二毛正在开心地喝着一碗豆花。
李婶见她们起来了,就赶紧招呼她们去洗脸,今天的早餐是豆花。
李青禾笑道:“今日你们打算去哪里卖?”
她之前只是提议他们卖豆腐,但李婶想着不如也卖豆花,黄豆不值钱,卖一文钱一碗,应该会有人舍得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