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这禾食记的掌柜如何模样?”,赵夫人感兴趣道。
“禾食记的掌柜看着莫约十一二岁,但是为人十分稳当。”
“才十一二岁?”赵夫人有些不敢置信。
“确实是。”
“那可真是奇人。”
因为还有接待各位夫人小姐,赵氏便没有跟梁嬷嬷多说,只让贴身丫鬟给梁嬷嬷些银两,替她打赏那禾食记的掌柜。
等到未时,厨房干活的人终于开饭了,一个嬷嬷喊李青禾过来一起吃。
李青禾这会儿也饿了,也不扭捏,端起碗就去盛饭。
这赵府下人的伙食居然也不错,有肉有菜有汤,李青禾吃了两大碗,揉着肚子在厨房院子里散步。
惦记许久的梁嬷嬷终于出现了,激动地跟李青禾说:“哎呀,你送那月饼我家夫人喜欢得紧,说是今年中秋就买你们铺子的月饼呢。”
“真的呀,那太好了,还真是多亏了嬷嬷的帮忙”,李青禾心中也惊喜。
“那有什么,举手之劳的事罢了”,两嬷嬷当然不会说自已也得了赏赐的事,掏出一个银锭子塞给李青禾,道:“你今天做的菜夫人很喜欢,这是赏给你的。”
李青禾默默地掂量下,至少有十两,觉得今天还真是来对了,不过这是夫人赏赐给我的,那你答应给我的五两呢?李青禾眼巴巴地看着梁嬷嬷。
梁嬷嬷见李青禾看她的眼神,心下了然,然后神情微窘,差点忘了这茬,便又从自已的钱袋子里面掏出一个碎银,塞给李青禾,“这是今早承诺你的五两。”
李青禾这会儿才露出一个甜甜的微笑,“真是太谢谢嬷嬷了,下次你来我们禾食记,我请你吃饭。”
“那感情好啊。”
宣传
钱拿到了,李青禾也不想多留,就要跟梁嬷嬷告辞,本来梁嬷嬷还想留她到晚上跟着府里下人的马车回去,但是她有点待不住,梁嬷嬷便找了个马车送她回去。
回去的路上,她心情极好,掀开帘子欣赏着路上的风景。已是初秋,路上有些树的叶子已开始泛黄,树的后面是村庄和田地,水田里的水稻这会儿也黄灿灿的一片,再过些时日,就又是丰收的时候。
正在她沉浸在秋色的时候,不远处传来哒哒的马蹄声,马车减速下来,车夫赶着马儿靠边走。她感到好奇,便掀开门帘看个究竟,只见远处一群穿着铁甲的土兵策马快走,簇拥着几辆华丽尊贵的马车。
没一会儿,自已坐的马车就与为首的那辆华丽的马车擦肩而过,风吹了其中一辆马车的窗帘,里面坐着的是一个穿金戴银的年轻妇人,神情激动中又透着期盼。
等马车穿过了那队人马时候,马夫又策马快走,没一会就到了城门,她便把刚才那事抛在了脑后,想着赶紧回去与娘她们分享今天的挣的钱。
得知孙女今天被留在了赵府当厨娘,陈氏有些担心,今天都没去串门,一直待在铺子里帮忙,她也知道自家孙女厨艺好,但是能好过大户人家的厨娘吗,要是没做好被怪罪下来,那怎么办喏。
“娘,你就别担心了,禾儿不是那么没分寸的,她既然答应下来,那定是有十分把握,定不会有事的”,方桃在一旁劝慰,作为母亲,她肯定也是担心的,但跟禾儿在县城摆摊这两个月,禾儿的能力她看在眼里。
“这个时候了还不回来,怎么能不担心,我去街口看看,你看着点菱儿”,陈氏说完就要出门。
这时候一辆马车停在了铺子门口,李青禾揭开门帘就跳了下来,见到正出门的陈氏,开心地喊了声:“奶奶,我回来了。”
“哟,你可算回来了,担心死我了”,陈氏抓着孙女的胳膊,上下打量了下。
“嘻嘻,咱们进屋说吧”,李青禾跟马致谢完,就进了铺子里。
众人见李青禾回来了,纷纷过来关心,就连在后院磨米粉的冯全也来问了一句。
李青禾掏出一个银锭子禾两块碎银,指着最小的一块笑盈盈道:“这个是卖鸡蛋糕的钱。”
又指着大的那两块得意道:“这五两是我今天的酬劳,这十两是赵夫人说我做的菜好吃赏我的。”
“哇”,众人惊叹。
“哎呀,禾儿真是能干,没想到你做的菜竟然能入了夫人的眼”,陈氏笑容满面。
“我都说禾儿做事最是可靠的”,方桃也笑道。
“嘿嘿,赵夫人还说很喜欢我们的月饼,今年中秋就订我们家的月饼了”,李青禾又分享了个大消息。
众人听到也十分开心,便纷纷去忙自已的。
李青禾决定现在就开始宣传月饼,首先得想个广告语,她坐在柜台后面,敲着桌子,绞尽脑汁才想到两句21世纪已经烂大街的词,立即研墨,在纸上写上“花好月圆人团圆,中秋月饼送亲人”,然后在右下角写上小一点的字“欢迎前来本店订购月饼”。
写完之后她把墨水吹了吹,看了下自已写的字,甚是满意,哪有申启说的那么糟糕,去找了点米浆贴在门外。
不少路过禾食记的人,都发现了门外贴着这张纸,月饼可是富贵人家吃的东西,清石县只有一两家高档的酒楼和糕点铺才有得卖,难不成这食铺也有得卖?于是纷纷进来询问。
“你这里可是有月饼卖?”,一位穿着长袍的男人前来询问。
“有啊”,李青禾笑盈盈道,然后端起柜台上早已准备好的,切成小小一块的月饼,让客人品尝了一小块。
“嗯,香甜细软,回味无穷。”
那客人用牙签戳了一个莲蓉的吃完,还想用牙签戳一块,李青禾眼疾手快躲开了,笑嘻嘻道:“这位客官,这月饼可不能再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