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虽然惊奇,但却也学得认真,生怕自已到开业的时候拖了后腿。
至于冯全,李青禾请他主要做些剁肉,搅鸡蛋这些粗活的,这会儿一时也没事做,便修理一下桌桌椅椅。
而小文小武早就被她派去发传单,没错,是传单。
她自已设计了一份宣传单,拿去城南书肆印了好多回来。
在开业前两天,经贺氏的介绍下,又请了一洗碗的婆子和一个跑堂的年轻小伙。
七月初二,宜开市、动土、嫁娶、祭祀。
这两天就不少人知道,七月初二这天,城北荣林街有一家名叫“禾食记”的食铺今天要开业,小单子上面可说了,前一百名到店消费的,可免费领取红豆冰沙或绿豆冰沙一份,一百名到两百名的,可免费领取鸡蛋糕或者红糖发糕一块。
红豆冰沙和绿豆冰沙可是上个月风靡城南呢,至于鸡蛋糕禾红糖发糕是什么大家不知道,但听着就新鲜不是?
李青禾看见还没开业,就不少人在店铺门口等着,就简单地做了个开业仪式,便开门迎客。
不少客人见开店的是李青禾母女,吃过她家米粉和冰沙的都觉得来对了,她们做的吃食定是好吃。
客人一进来,就看到了挂在墙上的四个菜单,分别写着小碗菜类,米粉饺子类,冰沙冷饮类,糕点甜品类,每张大类下面,又列举着很多详细的菜品名字,真是一目了然,不同于其他酒楼食铺,需要小二口头报菜名的。
李青禾就站墙下的柜台前,笑眯眯地记着他们的点餐,然后给他们一个木制的号码牌,让他们坐着等。
传菜收钱井然有序,店里一派热闹非凡。
这冰沙米粉不少人吃过,但是这鸡蛋糕禾红糖发糕,还有一些其他的糕点,众人可是第一次吃,香甜松软,入口回甘,比城里的百年糕点铺的糕点不知道好吃多少,还便宜,成人拳头大的糕点,那菜单上写了,只需三文钱一块,而加了红豆红枣瓜子仁之类的鸡蛋糕,也只贵一文钱,比那些老牌糕点店的不知道便宜了多少。
还有这小碗菜,这什么糖醋排骨,鱼香肉丝,红烧肉,蜜汁叉烧,豉油鸡什么的,以前听都没听说过,真是色香味俱全,城东最大的那家酒楼春风楼的菜味道都没这么好,虽然只有小小的一碗,但是也不贵呀,一荤一素米饭一大碗,也才十五文钱,十五文钱在酒楼,估计一盘青菜都买不下来。
不少富裕点的人吃得扶着墙走出店门口。
吃惯了米粉的客户,发现米粉的价格居然没涨,还是原来的价格,还增加了好多配菜种类。
第一天客人太多了,连陈氏小文小武都来回在厨房和大堂来回奔走帮忙端菜,而菱儿则被关到了后面的院子里,由四岁的冯倩儿带着玩,让在后院洗碗的婆子帮看看着。
不到一个时辰,就来了两百人,免费的冰沙和糕点就送完了,后面来的人直称可惜。
李青禾见状,道:“来晚的也有优惠,今天的冰沙比正常价格便宜两文钱,糕点每块便宜一文钱哦。”
食客们闻言,不约而同开始点餐。
与此同时,大越朝的多个府县,都出现了卖冰饮的店铺酒楼,还有直接卖冰的坊子,以供富贵人家降温降暑。
夜幕降临,路上行人已经不多,李青禾把铺子的门关上,大家都累得瘫坐在凳子上,李青禾清点一下今日的营业额,居然有八两多,除去铺租工钱和材料成本,也有将近五两的利润呢。
看着累瘫的大家,李青禾拿出一百个铜板,给员工各发了二十文,道:“今天是开业的第一天,有活动,客人难免会多些,今天辛苦各位了,这些算是给大家的奖励吧。”
众人喜不胜收,纷纷谢过李青禾。
李青禾让他们收拾一下,就去休息,自已便跟着方桃回了蒹葭巷。
陈氏早就带着小文小武和菱儿回去休息了,小文小武今天帮着跑了一天,也累坏了。
求学
开始这几天,天天客人都很多,大概半个月后,店铺才步入了正轨。
天天把菱儿关在院子里也不是办法,所以陈氏也不怎么来店里帮忙,每天带着菱儿去贺氏那里坐坐,或者去城东那边找老板娘聊聊天,又或是去街上逛逛。
小文小武每天在午时和晚上客人多的时候留在店里帮忙,闲暇的时候就出去玩,县城对于他们两个来说还是很新鲜,今天跑去城东,明日跑去城西,后日跑去城南。
清石县的治安也还算好,索性不拘着他们。
有日下午,两人却是带着点皮外伤回来的,给方桃和陈氏着实吓了一跳。
小文嘴角破了一块皮,大腿又一块淤青,小武就伤得厉害些,脸上青了一块,手上脚上也有些淤青。
他却不以为意,还挺自豪,挺着胸脯道:“我跟哥哥两个打五个。”
方桃听完眼皮一跳,赶紧问发生什么事情。
原来前两天他俩去外面玩耍,路过一家私塾,小文听到里面孩童们郎朗的读书声,就停下来踮起脚在窗外偷看。小武见哥哥感兴趣,就天天陪他去那里。
而今日两人听完,正准备离开时,被一个的小胖墩带着四个差不多年龄的男孩子拦住了两人的去路。
那小胖墩见他们两人穿着破旧,天天来蹭课,便想给他俩一个教训,就这样小文小武便跟那五个小孩打了起来。
小文小武这几个月吃得饱,身子比之前结实了不少,尤其是小武,个头又高了些,出去别人都以为他是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