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将铜镜的秘密告知萧秉宁后,在江颂宜眼中,萧秉宁等同自己的盟友。
对于盟友提出的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要求,她自然不会拒绝。
“你家人喜欢喝什么酒?”
萧秉宁道:“我祖父喜欢醇香的烈酒,越烈越好,另外,要是女子喝的果子酒也成,我家二妹妹喜欢喝。”
“成。”江颂宜一口答应下来,随即暗示道,“酒钱……”
萧秉宁道:“管够!”
“其实我那朋友并非你想的那种俗人。”江颂宜道,“他对金银财宝的执念不大,反倒很喜欢收藏一些古玩字画,你家若是有从京城带来的字画瓷器,可以用来跟他换酒。”
京城来的东西比庭州这等贫瘠之地能搜罗到的要好得多,考虑到接下来摆脱盛徐行垫付购买塑料大棚需要一大笔钱,江颂宜便见缝插针,想着多弄点好东西给他送过去。
“瓷器?我家官窑哥窑汝窑定窑钧窑的应有尽有,你想要哪一种?”
江颂宜眼睛一亮。
萧秉宁问完,却又不耐烦等江颂宜回答,便道:“罢了,你改日寻个时间上门,去我府上的库房挑吧,带上铜镜,你朋友看上哪个拿哪个!”
江颂宜闻言,高兴溢于言表,对萧秉宁屈膝行了一礼:“那我先代盛公子谢过将军。”
当天下午,菜市口公告栏贴出的一则公告引起百姓围观。
庭州大多数百姓都不识字,官府很贴心地让两个官差站在公告前,向前来看公告的百姓解释。
“塑料大棚?那是什么玩意儿?”
“在寒冬腊月也能种菜?骗人的吧。”
“反正我不信,还要二两银子一亩,一亩地一年都挣不了二两银子,有二两银子我留着买米不好吗?”
“啥?二两银子只是付款?剩下的三两银子分一到三年付清,拿不出钱就要归还塑料大棚?”
公告贴出来后,大多数百姓嗤之以鼻,觉得官府这是在变相搜刮民脂民膏,骗老百姓的钱。
但也有一部分人听说塑料大棚是从乌犁送来的,而且是江家带头,这个冬天会在塑料大棚里种植,于是动起了小心思。
江家人在庭州的展有目共睹,短短两年时间,从罪奴变成商贾,名下开的几家铺子生意红火到让人眼馋,偏偏他们手握货源,别人想跟风复制都不行。
江家是做生意的,做生意的人肯定不会干亏本的买卖。
如果是江家带头搞的“工程”,那可以试一试,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
第二天,陆陆续续有人到官府登记交钱,购买塑料大棚。
但登记的人不多,许多人觉得“冬天种菜”是无稽之谈,完全不相信,也有一部分人处于观望状态。
一整天下来,登记交钱的只有三十七人。
这个数量让张祖谦有些焦虑。
为了激励大家的热情,第三天,官府又出了一则新公告——只要购买塑料大棚,官府会免费放三十斤土豆作为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