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此,还不等林如海发话,吴嬷嬷忙上前小声提醒莫郁道:“默哥儿,老爷是长辈,你且仔细说话。”
她本是好意,林如海却笑道:“无妨,这个事儿,还真的只有咱们默哥儿才能帮忙。”
他这么一说,莫郁心中愈发好奇,连忙叫林如海说来听听——他不是没看到吴嬷嬷的眼色,不过他倒是觉得,现在跟林如海的这种相处方式蛮好的。
当然,一开始他是真的没有注意什么长幼尊卑这套,毕竟他在现世的年纪,比林如海也没小太多。
但是很快他就发现,林如海对此也是真的不在意。
这位林家的老爷毕竟是前科探花郎,妥妥的学霸,跟贾家的那些老爷们本质上十分不同。
别的暂且不提,至少这为人处世的态度、特别是教育子女的方式上,就甩贾家的那些老爷们好几条街去了。
简单举个例子,原著里头,林如海只剩下黛玉一个女儿,但是还是给她请了进士出身的贾雨村做家庭教师,且不论贾雨村的人品如何,这学识肯定是够格儿了的。
甚至公平点儿说,不但是够格儿,还是破格儿了。
毕竟,贾雨村的履历可是很鲜亮的,教个备考科举的都戳戳有余,结果硬是被林如海请回家给小黛玉一个五岁的女孩儿做家教,这就……不是一般的人家能够做出来的大事儿。
既能够下的了血本儿,又能够因材施教、不拘了孩子,简直堪称完美家长。也就难怪,他把黛玉教导得相当不错——至于后来为啥送去贾府,那中间另有一段缘故。
本来莫郁挺想知道的,但是系统零零六却还没播……那就只有再等等好了。
反正,林如海既然回了家,那肯定又有新的瓜可以吃了,还是得抓好主要矛盾不是。
林如海看着莫郁的表情也猜出了他早就对自己的来意十分好奇,甚至都不用听他外放的心声都能感觉到他的跃跃欲试了。
怎么觉得自从儿子的病好转之后,性子也愈发有趣了呢?
林如海对莫郁这种表现颇有些忍俊不禁,却也知道自己所求之事万分紧急,迫不得已还是得利用一下儿子这种“特异功能”了。
原本他还在犹豫要如何开口——毕竟他们全家都能听见儿子心声这件事儿,虽然全家人都知道,可是儿子还不知道啊……
关键他们就算想告诉儿子,也根本开不了口,这大概也是这种“神迹”的某种保护机制吧。
反正,事已至此,那还不如有话直说。
万一有用呢?
这岂不是大利万民的功德?
如此方才不辜负这大好的天赐神力嘛。
一心为民的林大人成功说服了自己,所以也没有啥过多的纠结犹豫,当即就直接跟莫郁说了自己的诉求——原来,他是为了“扬州瘦马案”来的。
说到底,这个案子,最开始林如海也是从莫郁那里知道的。
对,就是那个上门自荐想来林府做西席的贾雨村的大恩人、原来住在姑苏城外葫芦寺边儿上的甄士隐家的小女儿英莲的事儿。
莫郁上次吐槽,把这贾雨村跟甄家的渊源全都给爆了出来。本意主要是想要抒发一下对贾雨村这个无耻小人的鄙视之意,倒是让林如海抓到了其中的另一个重要线索——那小英莲当年是被拐子拐了去,养在暗处,教授些才艺,等她年纪稍大就卖出去……
简而言之,就是扬州瘦马。
这个产业,在他们这个时代可以说是相当发达了。
既然听说了这么一件惨剧,苦主又是姑苏城的老乡,加上林如海原本也在追查相关的案件,便就顺手想着帮着查一查——才不只是因为听见儿子的心声,说想要帮助那小姑娘呢。
没有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原本没有啥进展的案子,线索渐渐浮出水面,一来二去,就把几个大案子给整合在一起,愈发接近事情的真相了。
这也是林如海上次直接离开家去公干的原因之一。他现下还是担任的兰台寺大夫,本来就有个代天子巡查的职责,查几个案子原本也是分内之事。
万万没想到,本来不过就是想要查查拐卖妇女儿童、私自豢养培育扬州瘦马来着,最后却居然越挖越深,顺藤摸瓜牵扯到了京城里头的权贵、甚至是皇子们身上去了……
这问题就严重了。
最郁闷的是,前头的一切推进都很是顺利,关键的一个环节怎么都拿不下来——他们根本找不到那些人豢养瘦马的地方。
没有人证、物证,这定罪的效力肯定就会大打折扣了。
无奈那些拐子实在是狡诈得很,把藏身之处搞得无比隐蔽,林如海他们找了一个来月,硬是没有找到。
眼看着办案的时限就要到了,林如海无奈之下,只能死马当做活马医,先回家找莫郁问问看了。
以前他们都只是被动地等莫郁自己吐槽或者八卦,被动地接受他的心声,现在林如海想要开辟一条新的道路,那就是主动发问。
“默哥儿啊,你可知道甄家的那位走失的小姑娘,现在身在何处吗?”
作者有话要说:
生死时速捂脸,稍后看看要不要再精修一下下。
打拐
莫郁一听林如海问出这话来,立刻就明白了林如海的意思——所以这是终于准备要去解救小英莲了吗?
艾玛,他好像是忘记了,林如海现在这官职,似乎是类似于钦差大臣那种,要代天子四处巡查,顺便查案的。
这不就巧了嘛。
来来来!便宜老爹你想知道啥,我全都告诉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