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少年从麦地的另一头站起来。
“赵磊?三石。”
赵想在脑子里找了一下,才想起对方是谁。
“对,是我。”
赵磊,因为名字里的石头多,大家也叫他三石。
“有事?”
赵想走出麦地,把背篓里的草倒在路边,又用棍子把它们摊开来,这样草上的水干得才快。
“好久没见你去河边摸鱼了,什么时候我们再去?”
三石以前经常和原主一起在河边摸鱼吃,两人因此而认识。但是原主少言,不管三石怎么和他说话,原主都不吭声。
几次后,三石也不怎么和原主说话了。
这一次主动搭话,也是他看到了赵想和以前相比判若两人,不再是打一棍子都放不出一个屁的人了。
“我忙。”
赵想没直接拒绝,而是换了一个说法。
他偶尔去河边采药时,也会抓鱼抓螃蟹,只是这件事不能跟人说,都是偷偷做的。
毕竟他一抓就是好几条鱼,每次都是藏在背篓里悄悄背回来的,大家都不知道他有抓鱼。
“好吧!”
三石也知道赵想是真的忙,听大家说他在学习医术,虽然现在还没见他给谁治病,但是三石的娘偶尔也会去赵想那里买药,因此这件事他也是知情的。
“……”
原主不怎么说话,赵想不能改变得太快,因此在外人眼里他还是那个不怎么喜欢说话的人。只是相比之前,偶尔也会开口说几句话。
“快拔吧!”
赵想看了对方一眼,三石很瘦也很黑。
其实大部分孩子都和三石差不多,又黑又瘦。
不是他们长得难看,而是时代的问题。在这个年代,谁家不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赵家偶尔能吃荤腥,也是因为赵想那个烈士爹的缘故。
再加上赵想时不是上山抓野味,下河摸鱼,不然老赵家的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
吃不好穿不好,小孩子自然是又瘦又黑了。
“好。”
三石也知道拔草是有工分的,十几岁的少年已经可以为家里承担大半的活了。
冬日里拔草的工作,还是大人特意给小孩子留下来的活。虽然工分少,但是这活相比别的农活已经很轻松了。
就是一直蹲在地上拔草,腰很容易累。
因此这活一般都是年轻人和少年们的活,老年人不会和大家抢。
哦对了,还有知青。
他们村子里的知青只是少,不代表没有。
赵想暂时还没有和他们碰上,主要是知青事多,村子里的人也不愿意和他们打交道。
这和牛棚的人不一样,牛棚的人是因为大家不想引来红小兵才避着的。而知青们嘛,干啥都不行,搞事倒是很行。
“你们几个,家里又不是没饭吃,干什么来抢我们的活路。”
说曹操,曹操就到。
给麦地拔草的活知青也有接,他们干别的活不行,只有这拔草他们一天还能挣个几工分。因为正经干活他们不行,一年下来那点工分都养不活他们。于是冬天的时候,他们就会接拔草的工作,挣一点工分补贴一下自己。
“你们还好意思说,一个个大人还跟我们这些娃娃抢活路,丢脸死了。”
村子里的女娃大多数还是比较活泼的,而且他们这里除了少部分,大部分的家庭对女娃也不是特别的偏心,因此被知青说孩子们抢他们活路的时候,女娃子也敢站出来反驳他们。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一个比赵想看起来要大几岁的少女,双手叉腰站在赵家女娃的面前,脸上带着怒容。
“什么意思都不懂,看来脑子有病。”
那女娃是一点也不惯着对方,大声说了出来。
“你居然敢说我脑子有病,找打。”
女知青说着举起了手。
“喂,你干啥子?想打人是吗?”
另一旁站着的男娃把女娃推到自己身后保护起来。
村子里来麦地里拔草的都是一些小少年,全都不满十四岁,和十六七岁的女知青比起来,在个头上要吃亏不少。
“你给我让开,不然我连你一起打。”
女知青举起的手没有放下来,而是用另一只左手指着男娃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