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道控制好,可以按照心意抛出想要的面积和形状,比如椭圆形,三角形,逼。。。。。。
“唰~”
一仗三尺的满圆,贴着水面展开。
八斤半重的礁子,带着渔网快速坠入水中,将范围之内的鱼儿,尽数罩住。
说实话,一仗三的网属实小了点,但是没办法,这个年代织网用的是尼龙线,外面刷一层清漆或是桐油,加上是顶指眼儿的网,再大一些,两只手都抓不过来。
到了后世,用大力马线织网,起步都要一仗五,甚至一丈八,别看网大了,却是更加省力。
王亚东下网这一片,水深也就半米左右,渔网刚到底,就能看到鱼儿顶着网线四处乱窜。
渔网一点点收回来,把手伸到河里,掐住底部网线把整个网捞出并翻过来,网兜就暴露在王亚东的眼前。
这一网收获还算可以,两条二两左右的鲫鱼,四条马口鱼,还有十几条船钉子,但是,能达到铁路饭店要求的,就只有七八条鱼。
饭店收鱼要求比较严苛,鲫鱼要半斤以上的,而且一条两条还不要,咋地也得够整一盘的。
船钉子刺少鲜嫩适合干炸,要求十五公分起步。
马口鱼口感绵密,酱焖或是红烧最为入味儿,最低要求二十公分。
虽然事儿逼,但给的价高,算起来还是比较合适的。
鱼儿装进鱼篓,把网兜里面的石子水草倒干净,挪出三四米的距离,继续下一网。
一网接着一网,不提收获,王亚东玩儿的不亦乐乎。
他喜欢打鱼,打鱼使他快乐。
不到两个小时,鱼篓装了大半,差不多有六七斤左右,王亚东还没尽兴,但必须回去了,岸上还有懒钩要收呢。
把鱼收起来,必须马上送去饭店,天气太热,时间久了就不新鲜了。
回到岸上,把渔网挂在窝棚上晾晒,用尿素袋子打半袋子河水,再把鱼篓放进去。
其实,鱼篓里还活着的,就只有鲫鱼,放在水里不是为了养活,而是水温比较低,不容易腐坏也能隔绝讨厌的苍蝇。
点上一支烟,打了半桶水,从下往上开始收懒钩。
收懒钩不如钓鱼手感好,但那种开盲盒的感觉,其实还蛮不错的。
不用故意刺鱼,懒钩能钓到的,必然是吃了死钩。
拔出第一块儿木板,一抬手,王亚东就感觉到有鱼上钩,但应该不大。
鱼线全部收回,果然是一条三两左右的鲫鱼,活力不错,还在挣扎。
第二把空钩。
第三把上了一条七八两左右的鲶鱼,饭店收鲶鱼的门槛是六两起步,这条完全达标。
一把接着一把,王亚东轻车熟路,快而不乱的收起。
全部收回,能卖钱的就只有六条鲶鱼,剩下全都是不达标的鲫鱼,鲤鱼拐子或是白鲢鱼。
价值最高的甲鱼没钓到,王亚东略显遗憾,但也在意料之中。
因为,鱼饵不太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