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公是怕有人说闲话吧?你回去告诉英国公,英国公府满门忠烈,谁也没有资格说闲话,让他直接上报宗正府就行了。孤听说过继的嗣子已经有十六七岁了,回头让他来东宫听用吧。”赵兴说道。
“臣女多谢殿下!”张桂芬欠身道。
“和孤客气什么,孤说了,孤不喜欢循规蹈矩,以后没人就别自称臣女了,听着别扭。”赵兴看着她笑道。
“是。”张桂芬脸色微红,撇过头去,不敢和赵兴对视。
中午张桂芬在东宫用了饭就告辞离开了,赵兴睡了个午觉,醒来后去了皇宫。
……
“儿臣拜见父皇!”赵兴行礼道。
“福儿来了,到朕身边来。”
官家招了招手说道:“朕听闻你今日告假没有去读书?”
“回父皇,儿臣这几日因为一些事心情有些烦闷,就告假休息了一天。”赵兴说道。
“嗯。”官家微微颔,问道:“可是因为溺婴之事?”
东宫的情况他一清二楚,知道赵兴这几日因为什么心情烦闷。
“嗯。”赵兴点了点头。
“想通了?”官家问道。
“儿臣已经想通了。”赵兴说道。
官家欣慰道:“你是太子,将来要管理整个天下。这种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若是一点小事就烦闷,将来如何能够管理好整个天下?遇到事情,得去想解决办法,而不是生闷气。你看看这个。”
官家说着从桌案上拿起一份扎子递给了赵兴。
赵兴接过扎子,展开一看愣住了。
这竟然是一封主张变法的扎子。
赵兴看了一眼父皇,然后继续看了起来。
这封扎子不仅主张变法改革,还细数了大宋的各种弊端。
最后以晋武帝司马炎、唐玄宗李隆基等人只图“逸豫”,不求改革,终至覆灭的事实为例,建议立即实现对法度的变革。
看到最后的署名,赵兴再次愣住了,上这道扎子的竟然是王安石。
宋朝两次最重要的变法改革,一次是范仲淹主持的,另一次就是王安石主持的。
不过王安石变法,后世毁誉参半。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很多人假借新政的名义排除异己。
导致新政不仅没能惠及百姓,反而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很多人看到其中的弊端,反对新政,王安石却不予理会。
导致朝堂中新党和旧党斗的不可开交。
这次变法不仅没能解决朝廷积弊,还导致朝廷内部党争愈激烈。
“父皇有意再行改革?”赵兴试探道。
“如今时机并不成熟,而且此人虽然有才,却有些持才傲物,尚需磨练一番。朕想调他入东宫给你担任太子洗马。”官家说道。
王安石所提的变法之策,官家很是认同。
但是坏就坏在他最后的比喻上了。
王安石却以晋武帝司马炎、唐玄宗李隆基等人只图“逸豫”为例,让官家听了很不舒服。
司马炎和李隆基都是前期是明君,后期成了昏君。
王安石这么比喻,好像在说他前期英明,后期昏庸一样。
因此官家给王安石打上了持才傲物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