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全本小说>司马光读左传 > 鲁定公六年(第1页)

鲁定公六年(第1页)

鲁定公六年

公元前504年,鲁定公六年。

六年春,郑灭许,因楚败也。

六年春,郑国出兵消灭许国,这是因为楚国被吴国打败,现在虽然复国,但是元气大伤,顾不上保护周边像许国这样的附庸小国。

二月,公侵郑,取匡,为晋讨郑之伐胥靡也。往不假道于卫;及还,阳虎使季、孟自南门入,出自东门,舍于豚泽。卫侯怒,使弥子瑕追之。公叔文子老矣,辇而如公,曰:“尤人而效之,非礼也。昭公之难,君将以文之舒鼎,成之昭兆,定之鉴,苟可以纳之,择用一焉。公子与二三臣之子,诸侯苟忧之,将以为之质。此群臣之所闻也。今将以小忿蒙旧德,无乃不可乎?大姒之子,唯周公、康叔为相睦也,而效小人以弃之,不亦诬乎?天将多阳虎之罪以毙之,君姑待之,若何?”乃止。

二月,鲁定公带兵入侵郑国,攻取匡地,这是为晋国追讨郑国进攻胥靡(这件事下面很快会提到,先不解释)的责任。鲁军去的时候不向卫国借道;回来的时候,阳虎要季孙斯、仲孙何忌从卫国首都帝丘的南门进入,东门出来,并在东门外的豚泽驻扎了一晚。这简直是欺人太甚!就算是奉晋国的命令行事,也不能够这样无视东道国的尊严啊!卫灵公震怒,派大夫弥子瑕带兵去追击鲁军。卫国大夫公叔发(即文子)已经告老退休了,坐着人力车去见卫灵公说:“怨恨人家而效仿他的行为,非礼也。鲁昭公遭难的时候,您准备以先君文公的舒鼎、成公的昭兆(宝龟)、定公的鉴作为奖赏,谁能够将鲁昭公送回去,就可任选其中一件。各位公子和大夫的儿子,诸侯中有谁为鲁昭公的事操心,就可以将他们作为人质送去。这是群臣都听到的。而今要因为小小的愤怒而抹杀过去的大德,这样恐怕不好吧!大姒(周文王夫人)的儿子中,唯有周公和康叔最为和睦友好,如果我们效仿小人的行为而抛弃这种友好,不是被人蒙蔽了吗?上天将增加阳虎的罪过好灭亡他,您姑且忍耐一下,如何?”

阳虎此时的权势,竟然已经膨胀到可以指令季孙斯和仲孙何忌行事了,鲁定公更不在话下。所以,鲁军的无礼之举,绝非鲁定公的决定,也不是季孙斯、仲孙何忌的意思。公叔发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建议卫灵公不要冲动。卫灵公也想明白了,于是下令停止追击。

夏,季桓子如晋,献郑俘也。阳虎强使孟懿子往报夫人之币。晋人兼享之。孟孙立于房外,谓范献子曰:“阳虎若不能居鲁,而息肩于晋,所不以为中军司马者,有如先君!”献子曰:“寡君有官,将使其人。鞅何知焉?”献子谓简子曰:“鲁人患阳虎矣。孟孙知其衅,以为必适晋,故强为之请,以取入焉。”

夏天,季孙斯前往晋国进献郑国的战俘。阳虎大概是想讨好吧,强迫仲孙何忌也前去向晋定公夫人进献财礼。晋国人设宴同时招待两位客人。仲孙何忌站在房外,对士鞅说:“阳虎如果不能在鲁国待下去,而栖身于晋国,晋国不能让他做中军司马的话,请先君降罪!”

春秋时期的贵族的脑回路,或者说他们的说话方式,和后人不太一样。仲孙何忌恨阳虎,表达的也是要将阳虎赶出鲁国的意思,却强烈要求晋国给阳虎一个显赫的官位,甚至不惜以先君的名义诅咒,大有“求你们行行好,给他找个事做,好让他快点离开吧”之意。士鞅是老政客了,打着哈哈回答:“寡君有各种各样的官职,将要选择适当的人选,我哪里知道这些事?”又对赵鞅说:“鲁国人以阳虎为患了。孟孙知道有些事将要发生,认为他必定会逃到晋国,所以为之强求,以获得他进来的官位。”

四月己丑,吴大子终累败楚舟师,获潘子臣、小惟子及大夫七人。楚国大惕,惧亡。子期又以陵师败于繁扬。令尹子西喜曰:“乃今可为矣。”于是乎迁郢于,而改纪其政,以定楚国。

吴军虽然被赶回吴国,实力仍然强横。四月十五日,吴国太子终累打败楚国的水军,俘虏楚军统帅潘子臣、小惟子以及大夫七人。楚国上下大为恐惧,害怕被灭亡。公子结又带着山地部队在繁扬被打败。令尹公子宜申却很高兴:“现在可以治理了。”

公子宜申的态度值得深思。楚国雄踞南方两百多年,一直是中原各国惧怕的对象,却被一个刚刚崛起的吴国抄了老巢,差点亡国灭种。后来借助了秦国的力量才收复郢都,将吴国人赶回去。很多楚国人难免沾沾自喜,以为战争胜利是自己的功劳,伤口还没愈合就忘了痛。在这种情况下,接连两次失败可以提醒楚国人:敌人还很强大,我们还不能放松警惕,否则的话,历史完全有可能重演。在公子宜申的主持下,楚国在这个时候开始迁都地(仍旧叫作郢都),并改革政事,以安定楚国。

周儋翩率王子朝之徒因郑人将以作乱于周,郑于是乎伐冯、滑、胥靡、负黍、狐人、阙外。六月,晋阎没戍周,且城胥靡。

王室大夫儋翩带着王子朝的余党,依靠郑国人的帮助在京师作乱。郑国在那个时候进攻了王畿内的冯、滑、胥靡、负黍、狐人、阙外六地。六月,晋国大夫阎没带兵戍守京师,而且在胥靡筑城。

秋八月,宋乐祁言于景公曰:“诸侯唯我事晋,今使不往,晋其憾矣。”乐祁告其宰陈寅。陈寅曰:“必使子往。”他日,公谓乐祁曰:“唯寡人说子之言,子必往。”陈寅曰:“子立后而行,吾室亦不亡,唯君亦以我为知难而行也。”见溷而行。赵简子逆,而饮之酒于绵上,献杨楯六十于简子。陈寅曰:“昔吾主范氏,今子主赵氏,又有纳焉,以杨楯贾祸,弗可为也已。然子死晋国,子孙必得志于宋。”范献子言于晋侯曰:“以君命越疆而使,未致使而私饮酒,不敬二君,不可不讨也。”乃执乐祁。

八月,宋国乐祁对宋景公说:“诸侯之中,只有我国侍奉晋国最勤,而今不派使者去,恐怕晋国会不满。”下朝之后,乐祁对家宰陈寅说了这件事。陈寅说:“一定会派您前往。”过了几天,宋景公果然对乐祁说:“唯有寡人对您的话感到高兴,您一定得去。”换句话说,除了乐祁,没有人愿意没事找事去讨好晋国。这事既然是乐祁提出来的,理所当然应该乐祁去,这叫求仁得仁。

陈寅建议乐祁:“您立了继承人然后再出发,我们家也不会灭亡,国君也会认为我们是知难而进的。”陈寅的担心并非多余。自从鲁昭公二十八年韩起去世,魏舒、士鞅相继掌权,晋国的政治就日益混乱。中军元帅假公济私,贪财好货;六大家族恃强放纵,各行其是。这个时候去晋国,委实不是什么好差事。乐祁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带他的儿子乐溷去拜见宋景公,也就是确立了乐溷为家族的继承人,然后才出发前往晋国。

晋国倒是很热情,赵鞅亲自出来迎接乐祁,并且在绵上请乐祁喝酒。乐祁进献了六十面杨木盾牌给赵鞅。他也不想想,晋国有六卿,赵鞅只是其中之一,给赵鞅这么贵重的礼物,其余几位怎么打发?而且,中军元帅士鞅是出了名的老饕,有没有考虑过他的需求?陈寅便说:“从前我们侍奉范氏,现在您又侍奉赵氏,而且进献了物品,用杨木盾牌买来祸难,已经是没有办法挽救了。不过,您死在晋国,子孙必定会在宋国兴旺发达。”范氏即是士鞅家族。晋国强盛了两百多年,诸侯大夫到晋国办事,想必都要依托某大家族来为自己撑腰,由此形成了较为固定的主从关系。乐氏一直依赖范氏,乐祁却转投赵氏门下,士鞅恼怒之下,对晋定公说:“乐祁奉君命越过国境出使,没有完成使命而私自饮酒,这是对两国国君不敬,不可以不追讨。”于是逮捕了乐祁。

阳虎又盟公及三桓于周社,盟国人于亳社,诅于五父之衢。

阳虎的权势进一步上升,与鲁定公、季孙斯、仲孙何忌、叔孙州仇在周社结盟,与曲阜居民在亳社结盟,并在五父之衢诅咒。

社是土地神庙。鲁国有两社:周社是周人的精神寄托,亳社是殷商遗民的精神寄托。至于五父之衢,可以说是曲阜的“发誓圣地”,《左传》中已经有多次在五父之衢诅咒的记载。那个地方想必经常天雷滚滚吧。

冬,十二月,天王处于姑莸,辟儋翩之乱也。

十二月,周敬王在姑莸,这是为了躲避儋翩的祸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