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全本小说>司马光读左传 > 鲁昭公二十六年(第1页)

鲁昭公二十六年(第1页)

鲁昭公二十六年

公元前516年,鲁昭公二十六年。

二十六年春,王正月庚申,齐侯取郓。

二十六年正月五日,齐景公攻取郓地。

葬宋元公,如先君,礼也。

宋国安葬宋元公,如同先君的规格,这是合乎礼的。

“三月,公至自齐,处于郓”,言鲁地也。

夏,齐侯将纳公,命无受鲁货。申丰从女贾,以币锦二两,缚一如,适齐师。谓子犹之人高:“能货子犹,为高氏后,粟五千庾。”高以锦示子犹,子犹欲之。曰:“鲁人买之,百两一布,以道之不通,先入币财。”子犹受之,言于齐侯曰:“群臣不尽力于鲁君者,非不能事君也。然据有异焉。宋元公为鲁君如晋,卒于曲棘。叔孙昭子求纳其君,无疾而死。不知天之弃鲁邪,抑鲁君有罪于鬼神,故及此也?君若待于曲棘,使群臣从鲁君以卜焉。若可,师有济也,君而继之,兹无敌矣。若其无成,君无辱焉。”齐侯从之,使公子帅师从公。

三月,鲁昭公从齐国回国,住在郓地。之所以说是“至”,是因为已经到了鲁国的领地上。

夏天,齐景公准备护送鲁昭公回曲阜,下令不得接受鲁国的财礼。季氏家臣申丰和女贾两人,拿着锦缎两匹作为礼物,将它们捆得紧紧的,好像一块镇圭,这样来到齐军大营,见到了梁丘据(字子犹)的家臣高,说:“如果能够收买子犹,我们让你成为高氏的继承人,给你五千庾粮食(相当于二千四百石)。”

前面说过,梁丘据是齐景公的宠臣,高则是高强的族人。齐国的高氏本来权倾一时,其宗主高强于鲁昭公十年逃奔鲁国,此后便一蹶不振,是以高只能投靠梁丘据。现在季氏提出让高继承高氏产业,再加上五千庾粮食的诱惑,高马上同意,拿着锦缎去见梁丘据。梁丘据一看就想要。高说:“鲁国人买了这些东西,一百匹一堆。由于道路不通,只能先送这点来。”梁丘据收到锦缎,对齐景公说:“群臣不肯尽力为鲁侯办事,并不是不能侍奉您。不过我觉得很奇怪:宋元公为了鲁侯前往晋国,死于曲棘;叔孙昭子请求让他的国君回去,无疾而终。不知道是上天抛弃了鲁国呢,还是鲁侯得罪了鬼神,所以才到现在这个地步?您如果待在棘地(原文作“曲棘”,当为笔误),派群臣跟着鲁侯去试探性进攻,若是可以,军事上成功,您就继续前进,那就没有抵抗的人了。若是不成,也就没有必要劳您大驾了。”齐景公对梁丘据言听计从,于是派公子带兵跟随鲁昭公。

成大夫公孙朝谓平子曰:“有都以卫国也,请我受师。”许之。请纳质,弗许,曰:“信女足矣。”告于齐师曰:“孟氏,鲁之敝室也。用成已甚,弗能忍也,请息肩于齐。”齐师围成。成人伐齐师之饮马于淄者,曰:“将以厌众。”鲁成备而后告曰:“不胜众。”

师及齐师战于炊鼻。齐子渊捷从声子,射之,中楯瓦,繇朐,匕入者三寸。声子射其马,斩鞅,殪。改驾,人以为戾也而助之。子车曰:“齐人也。”将击子车。子车射之,殪。其御曰:“又之。”子车曰:“众可惧也,而不可怒也。”子囊带从野,叱之。曰:“军无私怒,报乃私也,将亢子。”又叱之,亦叱之。冉竖射陈武子,中手,失弓而骂。以告平子,曰:“有君子白皙,须眉,甚口。”平子曰:“必子强也,无乃亢诸?”对曰:“谓之君子,何敢亢之?”林雍羞为颜鸣右,下。苑何忌取其耳。颜鸣去之。苑子之御曰:“视下顾。”苑子林雍,断其足,而乘于他车以归。颜鸣三入齐师,呼曰:“林雍乘!”

成地是孟氏封邑。成地大夫公孙朝对季孙意如说:“都城,是用来保卫国家的,请让我们抵御齐军。”前面说过,《左传》中的“都”,一般不是指国都,而是指建有宗庙的城邑。季孙意如当然答应了,有人肯主动担当,为什么不答应?公孙朝又请求向季氏派出人质,以表忠心。这就有点过分了,连季孙意如都不好意思接受,说:“我相信你,这就够了。”

公孙朝派人告诉齐军:“孟氏不过是鲁国的破落户,压榨成邑已经很过分,我早就不能忍受了,请求投靠齐国。”原文所谓“息肩于齐”,直接意思是依靠齐国的肩膀以求休息,说白了就是要投降。齐国人一听,还有这等好事?于是包围成地,等待公孙朝投降。齐军中有人在淄水饮马,遭到成地人的进攻。公孙朝派人解释:“这是做做样子给大伙看的。”意思是,投降的事大伙还不知道,要慢慢来。齐军便也不急着进攻,等到鲁军主力集结完毕,做好战斗准备,公孙朝又告诉齐国人:“大伙不愿意投降,我说服不了他们。”

既然是这样,那就只能开打了,双方在炊鼻摆开阵势。齐将子渊捷(字子车)对阵鲁将野(氏野,名,谥声)。子渊捷用箭射过去,射中盾脊,箭从横木穿过车辕,箭头射进盾脊三寸,力道甚是惊人。野射子渊捷的马,射断马颈上的皮带,将马射死。子渊捷改乘别的战车,鲁国人以为他是叔孙婼的司马戾,就上去帮助他。子渊捷倒也实诚,说:“我是齐国人。”鲁国人想要攻击他,子渊捷张弓就射,将敌人射死。子渊捷的御者说:“再射。”子渊捷说:“众人可以恐吓,不可激怒。”说白了,就是不太想把鲁国人打得很惨。

齐将子囊带遇到野,大声呵叱他。野说:“两军交战没有私人恩怨,我要是回骂就是为自己的事了,我要抵抗您了!”子囊带还是呵叱,野便也顾不得什么公私分明,张嘴回骂。这哪里是打仗?简直是小孩子过家家。这其实也说明梁丘据的计谋见效了:齐景公不在场,大伙都不想为了鲁昭公去拼命,不过是应付一下场面罢了。

季氏家臣冉竖用箭射齐将陈开(陈无宇之子,名开,字子强,谥武),正中其手。陈开的弓掉到地上,破口大骂。冉竖向季孙意如报告,说:“有一位君子皮肤白嫩,胡子眉毛又黑又密,骂起人来好生了得!”季孙意如说:“那一定是子强,难道没有回骂他?”冉竖说:“既然说他是君子,哪里敢跟他对骂?”

鲁国的林雍担任颜鸣的车右,但是又感到羞耻,于是下车作战。齐将苑何忌打败林雍,也没有杀他,只是割了他的耳朵,以示羞辱。颜鸣看到了,心里十分害怕,故意装作没看见,驾车离去。苑何忌的御者提醒他:“你看看下面!”颜鸣一回头,正好瞥见苑何忌拿刀砍向林雍,将他的一条腿砍断。林雍用剩下的一条腿跳上别人的战车,逃回鲁国军中。颜鸣这才“发现”自己的车右原来不在车上,三次冲进齐军,大喊:“林雍来坐车!”

齐国和鲁国的炊鼻之战,就是这样打打闹闹开始,又打打闹闹收了场。

四月,单子如晋告急。五月戊午,刘人败王城之师于尸氏。戊辰,王城人、刘人战于施谷,刘师败绩。

四月,单穆公到晋国告急。五月初五日,刘地的军队(周敬王方)在尸氏打败雒邑的军队(王子朝方)。十五日,双方又在施谷交战,刘地的军队大败。

秋,盟于陵,谋纳公也。

秋天,诸侯在陵会盟,商量帮助鲁昭公复辟的事。据《春秋》记载,参加这次会盟的有齐景公、鲁昭公、邾子、莒子和杞伯。

七月己巳,刘子以王出。庚午,次于渠。王城人焚刘。丙子,王宿于褚氏。丁丑,王次于萑谷。庚辰,王入于胥靡。辛巳,王次于滑。晋知跞、赵鞅帅师纳王,使汝宽守阙塞。

七月十七日,刘文公保卫周敬王从刘地出来。十八日,住在渠地。雒邑的军队放火烧了刘地。二十四日,周敬王住宿在褚氏。二十五日,周敬王住在萑谷。二十八日,周敬王进入胥靡。二十九日,周敬王住在滑地。这一路奔波,真是难为天子了。幸运的是,晋国终于出手,派荀跞、赵鞅带兵护送周敬王,派大夫汝宽镇守阙塞。

九月,楚平王卒,令尹子常欲立子西,曰:“大子壬弱,其母非也,王子建实聘之。子西长而好善,立长则顺,建善则治。王顺国治,可不务乎?”子西怒曰:“是乱国而恶君王也。国有外援,不可渎也。王有嗣,不可乱也。败亲速仇,乱嗣不祥,我受其名。赂吾以天下,吾滋不从也,楚国何为?必杀令尹!”令尹惧,乃立昭王。

被游吉言中,九月,楚平王去世了。令尹囊瓦想立公子宜申(楚平王的庶兄,字子西)为君,说:“太子壬还小,他的母亲也不是先王的嫡妻,而是先太子建娶回来的。子西年长而且善良。立年长的就顺于情理,建立善良的国家就得治。君王顺利,国家大治,能不这么做吗?”公子宜申却不领他的情,生气地说:“你这是搞乱国家,宣扬先王的丑事。国家有外援(指秦国),不可轻慢;先王有嫡子为嗣,不可乱来。败坏亲人的名声,加速仇人的到来,扰乱继承的顺序,是为不祥。让我蒙受恶名,就算拿天下贿赂我,我也不干,何况是楚国。必须杀掉令尹!”囊瓦害怕,于是立八岁的太子壬为君,也就是史上的楚昭王。

冬十月丙申,王起师于滑。辛丑,在郊,遂次于尸。十一月辛酉,晋师克巩。召伯盈逐王子朝,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氏固、南宫奉周之典籍以奔楚。阴忌奔莒以叛。召伯逆王于尸,及刘子、单子盟。遂军圉泽,次于堤上。癸酉,王入于成周。甲戌,盟于襄宫。晋师使成公般戍周而还。十二月癸未,王入于庄宫。

十月十六日,王室从滑地起兵。二十一日,王军在郊地,于是驻扎在尸氏。十一月十一日,晋军攻克巩地。召氏本来是王子朝一党,看到当前这种形势,召简公(名盈,召庄公之子)果断改换门庭,起兵驱逐王子朝。王子朝及召氏族人、毛伯得、尹氏固、南宫带着周朝的典籍逃奔楚国,阴忌逃到莒地叛变投降。王子朝在这种紧要关头还不忘记带走王室的图书典籍,倒也可以看出他确实是一位热爱知识的人。但是,从雒邑到郢都山高水远,王子朝等人又如丧家之犬,这批珍贵的典籍想必在途中遭到了严重的损毁。中国的学者对这件事似乎没有太多关注,倒是日本学者竹添光鸿在他的著作中称这件事为“大厄”,以为这是秦始皇焚书之前中国文化遭受的最大一次破坏。

召简公到尸氏迎接周敬王,和刘文公、单穆公结盟。于是进军圉泽,驻扎在堤上。二十三日,周敬王进入成周。二十四日,君臣在周襄王的宗庙结盟。晋国派大夫成公般戍守王畿,然后撤军回国。十二月四日,周敬王进入雒邑的庄宫。前后长达三年多的王室动乱,终于尘埃落定。

王子朝使告于诸侯曰:“昔武王克殷,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并建母弟,以蕃屏周。亦曰:‘吾无专享文、武之功,且为后人之迷败倾覆,而溺入于难,则振救之。’至于夷王,王愆于厥身。诸侯莫不并走其望,以祈王身。至于厉王,王心戾虐,万民弗忍,居王于彘。诸侯释位,以间王政。宣王有志,而后效官。至于幽王,天不吊周,王昏不若,用愆厥位。携王奸命,诸侯替之,而建王嗣,用迁郏。则是兄弟之能用力于王室也。至于惠王,天不靖周,生颓祸心,施于叔带,惠、襄辟难,越去王都。则有晋、郑,咸黜不端,以绥定王家。则是兄弟之能率先王之命也。在定王六年,秦人降妖,曰:‘周其有髭王,亦克能修其职。诸侯服享,二世共职。王室其有间王位,诸侯不图,而受其乱灾。’至于灵王,生而有髭。王甚神圣,无恶于诸侯。灵王、景王,克终其世。今王室乱,单旗、刘狄,剥乱天下,一行不若。谓先王何常之有?唯余心所命,其谁敢请之?帅群不吊之人,以行乱于王室。侵欲无厌,规求无度,贯渎鬼神,慢弃刑法,倍奸齐盟,傲很威仪,矫诬先王。晋为不道,是摄是赞,思肆其罔极。兹不震荡播越,窜在荆蛮,未有攸。若我一二兄弟甥舅,奖顺天法,无助狡猾,以从先王之命,毋速天罚,赦图不,则所愿也。敢尽布其腹心,及先王之经,而诸侯实深图之!昔先王之命曰:‘王后无,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穆后及大子寿早夭即世,单、刘赞私立少,以间先王,亦唯伯仲叔季图之。”

闵马父闻子朝之辞,曰:“文辞以行礼也。子朝干景之命,远晋之大,以专其志,无礼甚矣,文辞何为?”

王子朝输了江山,但是并不服气,从楚国给中原诸侯写信,大大地卖弄了一番自己的学识——

“从前周武王消灭商朝,周成王安定四方,周康王让百姓休养生息,让胞弟们一起分封建国,以作为周朝的屏障,还说:‘我不能独享文王、武王的功德,而且也是为了预防后代昏庸败坏而陷入危难,有人去拯救他们。’到了周夷王,重病缠身,诸侯无不遍祭境内的名山大川,为夷王的健康祈祷。到了周厉王时代,天子内心暴戾,万民不能忍受,将他赶到了彘地。诸侯离开自己的国家来参与王政。周宣王智识开通,所以后来又将王政奉还天子。到了周幽王,上天不保佑周室,天子昏庸不顺,因此失去了王位。携王触犯天命,诸侯将他废除,立了王室的继承人,因此迁都到郏。这就是由于兄弟们能够为王室效力。到了周惠王,上天不安定周室,让王子颓产生祸心,并延及王子带。周惠王、周襄王为了避难,离开了国都。这时候就有晋国、郑国来消灭不正派的人,以平定王室。这就是因为兄弟们能够遵奉先王的命令。在周定王六年的时候,秦国人中间降下妖孽,说:‘周朝将有一位长胡髭的天子,也能够完成自己的使命,使诸侯顺服而享有国家,两代都谨守职分。王室中有人觊觎王位,诸侯不为王室考虑,因而遭受了灾难。’到了周灵王,生下来就有胡髭,十分神奇圣智,没有什么事情得罪诸侯。周灵王、周景王都能够得以善终。”

这一段话里,王子朝回顾了周朝的历史,强调周朝的封建制度,历来仰仗兄弟之国共同辅佐王室。其中提到的“携王”,是周幽王的儿子余臣。前面介绍过,周幽王宠爱褒姒,废除太子宜臼(即周平王),改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宜臼逃到申国,自称“天王”。周幽王带兵讨伐宜臼,结果战死。但是周平王并没有马上即位,因为虢公翰等王室大臣又在携地立了王子余臣为君,周朝出现了二王并立的局面。后来,余臣为晋文侯所杀,王室才结束分裂,才有了周平王东迁雒邑(别称郏)。至于秦国的妖孽之言,自然是王子朝自己捏造的。他把自己当作正统的继承人,而指责周悼王、周敬王觊觎王位,诸侯不闻不问,可以说是颠倒黑白,借妖言而惑众。

“现今王室动乱,单旗(单穆公)、刘狄(刘文公)扰乱天下,专门倒行逆施,说什么‘先王即位哪里有什么常道,只要我们心里认定就可以了,有谁敢说三道四?’带领一班不善之徒,在王室中制造混乱。他们的欲望没有满足,贪求没有限度,向来亵渎鬼神,轻蔑地抛弃刑法,背叛和触犯盟约,傲视礼仪,诬陷先王。晋国不走正道,支持他们帮助他们,想要放纵他们的贪得无厌。现在不(王子朝自称)动荡流离,寄身于荆蛮,还没有归宿。如果我的几位兄弟甥舅(指同姓和异姓诸侯)顺应天命,不要帮助狡猾之徒,以服从先王的命令,避免招致上天的惩罚,除去不的烦恼并为不谋划,那就是不所愿了。谨敢完全吐露心声,公布先王的命令,希望诸侯们认真考虑一下:从前先王命令说,王后没有嫡子,则选择立年长的为君。年龄相同则立德行好的,德行相当则通过占卜来选择。天子不立偏爱的儿子,公卿没有私心,这是古代的制度。穆后和太子寿早年去世,单氏、刘氏怀着私心废长立少,以此违犯先王的命令,请老少诸侯都认真考虑一下这件事!”

周朝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国也罢,家也罢,儿子们的继承顺序大致遵循这样的原则:1。嫡子排在庶子前面,不分长幼;2。嫡子中以长幼排序;3。如果没有嫡子,则庶子们按照王子朝所说的原则,先是立长,其次立德,再次立祥。周景王的太子寿确实是早夭,可是还有嫡次子王子猛作为顺位继承人,轮不到王子朝上位啊!王子朝这封信,罔顾王子猛才是法定继承人这一事实,只挑对自己有利的说,文采虽然了得,却没有任何说服力。闵马父听到王子朝的说辞,便说:“文辞是为了推行礼的。王子朝违背周景王的命令,疏远晋国这个大国,一门心思要做天子,无礼到了极点,就算文辞再好又有什么用?”

齐有彗星,齐侯使禳之。晏子曰:“无益也,只取诬焉。天道不,不贰其命,若之何禳之?且天之有彗也,以除秽也。君无秽德,又何禳焉?若德之秽,禳之何损?《诗》曰:‘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君无违德,方国将至,何患于彗?《诗》曰:‘我无所监,夏后及商。用乱之故,民卒流亡。’若德回乱,民将流亡,祝史之为,无能补也。”公说,乃止。

齐国观察到彗星经过,齐景公命人祭祀禳灾。晏婴说:“没有用的,只能自欺欺人。天命不可置疑,也不可更改,祭祀祈祷又有什么用?而且上天有扫帚,是用来清除污秽的。如果国君的品德没有污秽,又祈祷什么呢?如果德行有污秽,祈祷又能减少这污秽吗?《诗》上说:‘就是这位文王,小心翼翼,隆重地侍奉天帝,祈求各种福气。他的德行不违天命,以此接受四方诸侯的拥戴。’国君没有恶德,四方诸侯将要来到,又何必怕那个大扫帚?《诗》上说:‘我没有什么借鉴,要用就是夏朝和商朝。因为昏乱,老百姓终于流亡。’如果德行违背天命而昏乱,百姓将要流亡,祝官史官做什么都于事无补。”齐景公心悦诚服,于是停止祭祀。

齐侯与晏子坐于路寝,公叹曰:“美哉室,其谁有此乎?”晏子曰:“敢问何谓也?”公曰:“吾以为在德。”对曰:“如君之言,其陈氏乎!陈氏虽无大德,而有施于民。豆区釜钟之数,其取之公也薄,其施之民也厚。公厚敛焉,陈氏厚施焉,民归之矣。《诗》曰:‘虽无德与女,式歌且舞。’陈氏之施,民歌舞之矣。后世若少惰,陈氏而不亡,则国其国也已。”公曰:“善哉!是可若何?”对曰:“唯礼可以已之。在礼,家施不及国,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士不滥,官不滔,大夫不收公利。”公曰:“善哉,我不能矣。吾今而后知礼之可以为国也。”对曰:“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君令而不违,臣共而不贰,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夫和而义,妻柔而正,姑慈而从,妇听而婉,礼之善物也。”公曰:“善哉,寡人今而后闻此礼之上也。”对曰:“先王所禀于天地,以为其民也,是以先王上之。”

齐景公和晏婴坐在寝宫里聊天。齐景公突然叹息:“这屋子多漂亮啊!将来会是谁占有这里呢?”这句话问得奇怪,按理说,接下来不就是你的儿子、孙子、曾孙占有这里嘛!齐景公这个时候大概已经感到了公室的衰落,预计卿大夫阶层将会取而代之,所以才有此一叹吧!晏婴更是心如明镜,却故意说:“敢问您这是什么意思呢?”齐景公也不拐弯抹角,说:“我以为在于德行。”意思是,有德之人将成为这里的主人。

晏婴也就不再装了,说:“如您所言,那就应该是陈氏吧!陈氏虽然没有什么大德,但是经常对百姓施舍。豆、区、釜、钟这几种容器,从他们的田地里征税就用小的,向百姓施舍就用大的。公室厚敛,陈氏厚施,百姓自然归附他们。《诗》上说:‘虽然没有德行给予你,也应当且歌且舞。’陈氏的施舍,已经令百姓为之歌舞了。您的后代如果稍微懈怠,陈氏如果没有灭亡的话,他的封地就变成国家了。”齐景公说:“是这样啊!可是怎么办呢?”晏婴说:“唯有礼可以阻止他们。如果合于礼,家族的施舍不可以扩大到国内,百姓不迁徙,农夫不迁移,工商不变更职业,士人不失职守,官吏不怠慢,大夫不侵占公室的利益。”齐景公说:“是啊,只是我不能做到了。我从今而后知道礼是可以用来治国的了。”晏婴说:“礼可以用来治国,由来已久,和天地一样长久。国君善良,臣下恭敬,父亲慈祥,儿子孝顺,兄长友爱,弟弟尊敬,丈夫和蔼,妻子温顺,婆婆慈惠,媳妇听话,这就是礼。国君善良而不违天命,臣下恭敬而无二心,父亲慈祥而教育儿子,儿子孝顺而规劝父亲,兄长仁爱而友善,弟弟尊敬兄长而顺服,丈夫和蔼而合理,妻子温柔而正直,婆婆慈惠而听得进意见,媳妇顺从而能委婉陈词,这又是礼中的好事情。”齐景公说:“是啊,寡人从今而后知道礼应该加以崇尚了。”晏婴说:“先王有感于天地而治理百姓,所以先王崇尚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